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推出 4大板块300件展品展陈设计巧妙
“海上国门”获全国大奖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于日前揭晓。“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系博物馆专业工作的国家级奖项,已经成为全国博物馆界翘首以盼的一项殊荣,素有中国文博界“奥斯卡”之称。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推出的“海上国门”主题展览在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申报的64个合格陈列展览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优胜奖,该博物馆也是唯一代表天津地区参赛的博物馆。
  300多件展品、四大板块详细介绍了四次保卫战
  记者跟随着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脚步进入展厅前厅。右侧墙面是一整幅反映中国军民抵御外侮的巨型浮雕,厚重而醒目。正在这里举办的“海上国门”主题展览揭示了作为国都海门的大沽口炮台在近代中国所具有的战略地位和由此产生的悲壮历史。“京畿海门”、“沽口御侮”、“国门沦陷”、“结束语——警钟长鸣”四大精品板块详细介绍了四次保卫战。此展览共展出300多件展品, 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大沽铁钟,国家二级文物——2门19世纪英制铁炮,国家三级文物——克虏伯炮轮及15门明清铁炮。
  展陈设计构思巧妙,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王新告诉记者:“由于每个展厅的标高不同,展厅内部的设计采用一步一景的设计理念,陈列布局充分考虑到不规则的建筑空间,通过合理的展区划分,形成张弛有度、开合有序的艺术空间,且展线流畅、自如。展陈设计中有意识地将多媒体演示和一些图片放大到整幅墙面,既作为展示的内容,又作为展示的背景,让观众的精神融入到历史中去。”
  国殇厅的设计也是展览的一个亮点, 它的背景是炮台粗糙的夯土墙, 阵亡的将士静静地屹立在历史长河中,天顶一抹灵光洒下,使中华民族不畏列强、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得以诠释。
  据介绍,作为遗址博物馆,该博物馆设计充分考虑了室内展览和遗址的相互映衬,把遗址作为展陈的一个部分,透过玻璃幕墙可以看到静静矗立的威字炮台遗址,实现了室内与室外、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
  历史资料搜集整理有新突破
  橱窗里的一组老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据王新介绍,2013年3月31日下午,英国友人菲利普·克米来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他向博物馆无偿捐赠了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主要有1860年英法联军攻打大沽口炮台的作战图和一些珍贵的老照片。菲利普·克米的高祖父,曾参加了当年英法联军对大沽口的侵略战争。当年,其高祖父作为行军记录员跟随前往中国。 菲利普·克米无偿捐赠的历史资料包括7张其高祖父留下的老照片的翻拍照片,以及一张复印版的1860年英法联军攻打大沽口炮台的作战图。王新说:“这张作战图将英国和法国部队的不同行军路线分别标记,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所收集的历史细节。”
  据介绍,博物馆在历史资料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突破。工作人员根据线索在美国杜克大学的网站上发现了德国人弗里德里希·卡尔·培茲影集中有一些关于大沽口炮台的照片,这些照片为还原炮台历史原貌和武器配备等提供了直观依据。大沽口炮台于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被迫拆毁,弗里德里希·卡尔·培茲拍摄的照片中包括了炮台被毁前南北两岸炮台真实历史影像、被毁后颓败的场景、当时炮台的装备等,多数照片均属首次发现,是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三维数字影片再现悲壮史诗
  3D影片《沽口悲歌》作为展览展示功能的延伸,再现了大沽口炮台鼎盛时期的完整防御体系以及第四次大沽口保卫战的壮烈场面。观众就好像置身于大沽口炮台的古战场,实现了与历史的对话。看了这部影片的观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这部影片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却把那段屈辱史表现得淋漓尽致,看着战士们在战场上血迹斑斑的场景,心里真不是滋味。”王新告诉记者:“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影片,我们制作本片的目的就是希望人们能牢记这段历史,并昭示后世。”
  对于此次获奖,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馆长马文艳告诉记者:“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此次能够跻身全国博物馆大型评比活动,标志着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的场馆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次获奖也是对展览主题和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于博物馆深化业务研究工作、提升展陈水平、挖掘教育资源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4.07.21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