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提升“软实力” 打造新名片
—— 滨海新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文化产业高地

 
 

  新春伊始,滨海新区的广大市民迎来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宴席,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戏曲演唱会、音乐会等高雅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到塘沽博物馆、大港美术馆、汉沽国际藏书票馆等场馆参观版画新作展览、藏书票和刻字艺术精品展。据悉,节日期间新区安排了95项公益性文化活动供市民免费参与,营造出充满文化气息的节日氛围。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在关注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了解新区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或许能让人们对新区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不断提升的文化“软实力”,正在成为滨海新区的一张新名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日前, 滨海新区为去年新建和提升的5个综合文化站与文体中心、53个居民书房与文化室集中授牌并配发文化用品,为全区86个农家书屋配发补充了读物。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新区不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共新建和提升了综合文化站与文体中心17个,居民书房和农家书屋达到282个,居村文化室达282个。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了全区域覆盖、全人口覆盖、活动全年覆盖的“三覆盖”,受益人数超过250万人。
  记者了解到,滨海新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项目,不断完善和提升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功能;推动街镇文体活动中心、居村书屋、文化室等全覆盖,确保每个街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有不少于1000平方米、每个居民社区服务站不少于2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用房面积,形成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通过完善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滨海新区文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13年新区组织实施了7项文化惠民工程, 包括文化设施建设工程、 文化交流展示工程、“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程、文化广场“千百万”工程、市民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外来建设者文化服务工程和滨海“2191”电影放映工程,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高地初步形成
  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经营性文化产业在新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近年来,滨海新区坚持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专家预测,到2015年, 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将高于区域GDP增长速度,成为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据统计,目前新区已有文化创意类企业5000余家。
  “针对文化创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新区出台了《滨海新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帮扶措施,并创建了投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滨海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通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新区先后吸引了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等9个国家级项目相继落户, 形成了滨海科技创意创业产业园等6个各具特色的专业集聚园,一大批国际高端文化企业入驻新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正逐渐形成。
  融合带来创新发展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与传统模式有明显的区别,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融合。“在新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融合发展。”滨海新区文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发展模式的创新,使得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与效益实现了指数级增长,滨海“智造”正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细数近年来落户新区的文化企业,科技元素几乎成为它们的共同特征。“利用现代科技改造升级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创新生产方式与表现形式,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滨海新区文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的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应用了数字内容、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文化产业链条实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与此同时,通过挖掘新区历史文化资源,新区将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让新区旅游产业更具文化气息。以大沽炮台主题公园、航母主题公园、北塘古镇、极地海洋馆、东疆沙滩景区等为依托,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得到明显提升。以航母为核心的滨海军事文化产业园,更是成为天津首个游客过百万的4A级景区。

                                    2014.02.07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