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的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座谈会上,本市8家单位荣获“双服务”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为了深入采访这八支常年奔走在农村、山区的文化服务队,本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西青、武清、静海、宁河、蓟县等地,推出了“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系列报道,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2月3日,《光明日报》刊发新闻报道《天津:奔走乡间送文化》,再次聚焦本市“双服务”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详细报道了他们把文化送到农民家门口,以火热的激情和为民服务的心夯实了文化惠民之路,把幸福和梦想带给了广大农民群众。面对荣誉以及本市和中央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这些扎根在基层的文化服务队纷纷表示,他们倍受鼓舞,他们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深入、持久地开展好文化惠民工作,让农民越来越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本市不断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极大地推动文化资源配置向农村、向基层倾斜,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更好地保障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
英伦名苑社区是杨柳青镇最大的居民社区,这里居住着2600多户居民。为了不断丰富英伦名苑社区及周边社区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西青区杨柳青镇文体中心一方面依托完善的设施设备,一方面广泛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和艺术培训,使文体中心成为没有门槛的艺术大课堂,这里的很多百姓也因此对各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英伦名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存秋兴奋地告诉记者:“市委宣传部有关部门的同志刚刚来到我们文体中心看场地,他们将组织全市的文艺工作者组成若干个文艺小分队,开展走基层新春慰问活动。特别令我们高兴的是,他们将新春慰问的第一站定在了我们文体中心,这对于我们社区的人来说,可是一件大喜事。大家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咱们文艺家最精彩的表演了。”
好消息一传出,居民们都翘首以盼。英伦名苑社区艺术团合唱队63岁的李凤静高兴地对记者说:“这几年来我们合唱队每周都在文体中心举办活动,现在我们也有了好几首拿手曲目。这次听到市里的艺术家们要来,大家都跃跃欲试,不但想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还要向艺术家们请教。”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农民通过文体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会了唱歌、跳舞、戏曲等多项文艺才能,他们一方面享受着文化惠民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孕育了更高的文化需求, 渴望能有更大的展示舞台与更多、 更好的交流机会。在基层文化工作者看来,在文化惠民的征途上,永远没有终点,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一个不断前进的目标。
天津评剧院三团(原蓟县评剧团)长年扎根基层,一辆流动舞台车拉着他们从乡镇唱到村庄,由土路舞至田间, 不论酷暑严寒、环境艰苦,他们都坚持送戏到农民家门口,每年演出300余场,极大地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刚刚带队从河北省兴隆县演出归来的团长王秋明激动地告诉记者:“市有关部门一直给予了我们这支送戏下乡的庄户剧团以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多次亲赴团里考察、调研,了解我们的演出情况和困难,从政策上为我们排忧解难。目前,市有关部门正在研讨制定给予我们超场次演出补贴的相关政策,有了政策的支持与保障,文化惠民工作将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受到文化惠民的甘甜。”
2013.12.09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