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文化服务构筑新生活——“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日前,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北京召开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座谈会, 本市8家单位荣获“双服务”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 本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文化资源配置向农村、向基层倾斜,极大地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更好地保障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 此次受表彰的8家先进集体是本市众多优秀基层文化单位的代表。近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西青、武清、静海、宁河、蓟县等地,走访了这8家获奖单位, 深切感受到他们坚持扎根山村、服务农民,克服重重困难,在“用心”与“务实”中,下“真功夫”做好“双服务”。
  西青区杨柳青镇文体中心
  特色活动让社区生活丰富多彩
  “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9日上午, 记者来到位于西青区杨柳青镇英伦名苑社区的杨柳青镇文体中心,深深地被这嘹亮优美的合唱声吸引。在文体中心一层的音体活动室,记者看到十几位老人正在分声部练习《喀秋莎》。原来,这是由71岁的蒋金泉大爷任团长的英伦名苑社区艺术团。蒋大爷告诉记者:“我们这些平时爱听歌爱唱歌的农民一辈子没登过台,刚参加活动时,握着话筒的手都在抖。文体中心帮我们请了老师培训,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台上唱歌,还有了自己的拿手曲目。”据蒋大爷介绍,艺术团由最初的几个人已经发展成一支50多人的固定队伍。 他高兴地说:“每周一至周日的上午, 都排满了声乐、器乐、戏曲、舞蹈等方面的课程活动。 我们每天都参加文化活动, 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现在的社会不但老有所养,更老有所乐。”
  像蒋大爷一样,来文体中心学歌、写字、看书,已经成了很多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英伦名苑社区是杨柳青镇最大的居民社区,现有2600余户居住。考虑到老百姓对文化活动日益增长的需求,在社区建造期间,区镇两级有关部门就决定同时建设立足该社区,辐射周边社区的杨柳青镇文体中心。文体中心包括总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的室内文体活动中心、2000平方米的户外休闲广场和9000平方米的景园晨练大道。
  理想的硬件就好比土壤,但要使基层文化建设的种子生根发芽,更需要活水的长期滋润。杨柳青镇文体中心依托完善的设施设备,广泛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和艺术培训。针对社区的不同人群,中心举办了残疾人手工编织展览、老年人高血压防治、少年儿童电影展、外来务工人员读书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英伦名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存秋对记者意味深长地说:“老百姓现在生活好了,对文化有了更大的需求。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深感服务老百姓时要将心比心,把大家的事当做自己的事。现在文体中心取得了一点成绩,更多地得益于老百姓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大家就像亲人一样,共同建设自己的家。”
  武清图书馆亨通花园社区分馆
  读书悄然改变生活方式
  王琨是武清七中一名初中生, 每到周末, 她都会一早就来到武清区图书馆亨通花园社区分馆占上一个座位,一坐就是几个钟头。王琨告诉记者:“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书多,种类全。平时课余时间也会来看书,不过周末必须早来,不然很可能就没有座位了。”
  在拥有两万余居民的亨通花园社区,像王琨这样热衷“泡”在图书馆的居民并不在少数。据介绍,亨通花园社区分馆使用面积180平方米,现有馆藏图书4万余册,杂志近90种。目前分馆已实现了与天津市图书馆联网通借通还服务,是本市目前最大的社区分馆。为方便读者借阅,分馆制定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如免费办证、免证进馆、免费阅览、免费上网、通借通还、全开架借阅、天天开放等。该馆每年免费办证500余个, 外借人次7千余人次,借阅册次1万4千余册,年阅览8千余人次。除图书借阅外,分馆有大型投影仪1个、电脑25台, 读者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阅读和欣赏音乐、电影、动画等,每年免费接待读者5000余人次。
  亨通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志国告诉记者,“亨通社区还迁居民多,在从农业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变的过程中,很多人不但住进了楼房,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打牌喝酒的少了,不少人工作之余白天在图书馆看书,晚上就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我们这儿有一位老住户牛大爷,现在白天在图书馆看看报纸杂志,晚上就在广场上拉胡琴。”
  李志国说,像牛大爷这样的居民在亨通社区非常普遍,“我们以图书馆为阵地,创建了全市唯一一家‘乡镇级’文学艺术爱好者联合会,定期开展书评、笔友会、座谈等,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们还成立了书画爱好者协会、曲艺爱好者协会、民间剪纸爱好者协会、体育爱好者协会等, 并定期开展活动。 每年举办20多次读书活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同时举办灯谜竞赛、读书征文、演讲比赛、书画大赛等活动,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据统计,亨通花园社区图书馆每年举办各类培训近30次,受教育人群达到6200余人,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武清区新华书店有限公司
  雪中送炭,“寒流”中逆势而上
  今天,基层实体书店的经营难度日趋加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武清区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却在“寒流”中逆势而上,把握市场机遇,丰富服务内容,创新营销机制, 实现了服务农村文化建设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 “双赢”局面。
  直到今天, 武清区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经理李英杰记得6个月前那个从大沙河蔬菜批发市场打来电话。“今年5月,我们到大沙河蔬菜批发市场展销图书,菜农们见到我们展销的各种农业种植、养殖的书后, 陆续围拢上来,有些菜农忙着自己做生意,我们的营业员就主动到市场去, 留下电话和服务承诺。 中午12点左右,我们刚回到书店,营业厅主任就报告说刚才接到一位老大爷的电话,说看到同村的老乡在集市上买的蔬菜病虫害防治的书,也想要一本,赶到时集市已经撤了,老大爷说‘我离城区很远,书店能不能把书送到集市,我在那里等着’。满足农民读者需求,急农民读者之所急,是我们‘服务三农’的工作宗旨,我们马上把书给大爷送过去,老人见到书,连声说‘你们的服务暖到我心坎里了’。”
  去年9月,书店到下朱庄静湖小学开展图书优惠展销活动,师生们踊跃看书买书, 可细心的营业员发现有两个小同学从第一课间到第三课间一直在书摊上看书,却没有买。经过了解得知,这两位小同学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又是懂事的孩子,舍不得花钱买课外书。得知这一情况,书店主动向校长提出免费赠送这两名小学生图书,当校长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两名同学时,孩子眼里含着泪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李英杰告诉记者,为不断满足农村读者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武清区新华书店组建了市场信息部,今年就组织了8000多个新品种、25万册的农业科技类图书。设立“三农”图书专柜, 组织丰富的图书品种, 把“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的优秀图书及时呈现给农村读者。截至目前,农技类图书的销售额比去年增加了40多万元。书店本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定期向农民宣传、介绍新兴的农业技术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规定, 培养农民的读书兴趣。从2012年初到现在,共开展“送书下乡”200多次,销售图书5万余册, 码洋58万元,努力将“文化下乡”活动落到实处。此外,他们还积极创新思路,挖掘“校园经济”潜能,认真做好校园图书的流动供应,通过优惠展销、赠送图书等促销形式,使学生们得到了实惠,同时也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生购书难的问题。从2012年初到现在,共开展50场次流动售书活动,销售图书16000多册,码洋40余万元。

                                2013.11.11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