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中国电视艺委会、 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和天津广播电视台在京联合举办了著名编剧王朝柱新作《寻路》专家研讨会。与会者围绕这部登陆央视一套的电视剧的主题立意、人物塑造、历史叙事以及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上的新突破、新拓展、新思考进行了研讨。
《寻路》严格尊重历史,以广阔视角、宏大叙事,全景式呈现了1927年至1932年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转折点,坚持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历经千难万险,在革命根据地和国统区顽强坚持斗争,于艰难困苦中奋斗求索,终于为中国革命闯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道路。
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汤恒认为,该剧秉承实事求是的创作精神,将党的早期历史用“探寻中国革命之路”的主线系统地、完整地贯穿了起来。一是从党的领导人角度,表现像瞿秋白、李立三等中共早期领导者的活动经历,并给予恰如其分的客观展示;二是从微观细节上充分描述毛泽东、周恩来共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三是通过真实、丰富的历史实践,特别是一些生动故事细节和精彩对白,自然而然地揭示出“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寻路》给观众的最大启示就是创作者必须坚守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唯物史观,必须坚守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如果没有这两条,就可能戏说历史、消费历史、颠覆历史。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认为,《寻路》蕴含着上升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经典的“基因”。首先,它是一部典型的宏大叙事;其次,它是一部精致的史、思、诗相融合的电视剧;最后,它是一部追求创新的电视剧。该剧从头到尾都在追问: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哪里?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在何方?这种思辨贯穿整个剧情。它是全剧的内容主线,也是情感主线、情绪主线,所带来的诗化效果也在感染着观众。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表示,《寻路》把领袖人物放在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中,展示他们的性格特征、斗争艺术和胆略,让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党内斗争和反“围剿”斗争中的毛泽东和周恩来,还带领观众走进领袖人物的精神世界,看到他们的信仰、理想、人格和精神,从而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仰。
光明日报社文艺部主任彭程谈到,该剧塑造了向忠发、顾顺章等曾经在党内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但最终走向背叛革命道路的人物形象。 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尊重历史真实的创作原则。 电视剧既描绘了他们对革命的贡献,也揭示了他们走向堕落的原因,如贪恋女色、个人欲望膨胀等。这些内容恰好印证了周恩来所说的“一个共产党人只要在生活上放纵自己,就等于被敌人在精神上打开了缺口”。由此对照现实,具有一种强烈的警世意义。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认为,当前电视剧遭到来自市场、产业、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以及一些过于追求娱乐化的电视节目的伤害,其中最不应该出现的就是用娱乐的态度对待中国革命历史。王朝柱的电视剧创作经验和文化态度值得业界学习,大家要把中国电视剧几十年来坚守的艺术特性和精神文化内涵巩固好、传承好。
2013.07.08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