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第37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 普及博物馆知识,引导观众从走进博物馆到爱上博物馆,由天津市文物局、天津日报、 北方网主办, 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承办的“博物馆日”系列主题活动于日前在文化中心广场正式启动。“我最喜爱的博物馆”评选活动也同时拉开帷幕。天津日报社副总编辑曹凤彦、市文物局副局长金永伟出席启动仪式,并为评选活动揭幕。市博物馆、纪念馆及行业、民办博物馆负责同志参加活动。今年的“博物馆日”系列主题活动呈现四个“新”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立意创新。今年“博物馆日”以“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为主题, 着力引领博物馆与社会有机融合的发展方向,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在倾听百姓心声,回应观众诉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博物馆的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市民普遍反映这次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主题明确, 切实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博物馆事业的浓厚氛围, 必将会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博物馆里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能够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创造性地把历史文化与当今社会文明进步有机结合,让人们主动参与社会变革,确保古老悠久的历史文明得以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是创意融合,形式翻新。今年“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 较之往年更加丰富,更具特色。在各大主流媒体上, 广泛宣传博物馆知识, 免费向市民发放最佳博物馆评选活动选票5000余份,不断扩大群众的参与面;首次把专题演出形式与博物馆主题宣传活动内容相融合,53家博物馆纷纷推出主题特色节目和才艺,展现博物馆风采,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摩;把全市53座参评博物馆的建筑风貌、展览、概况集中展示,便于市民掌握参评最佳博物馆活动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组织了一批知名的文物专家,在活动现场为市民鉴定藏品,讲授文博鉴定技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爱好者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举办了博物馆知识互动有奖问答,参与竞答活动的市民十分踊跃;举办了“我心中的博物馆”宣讲报告会,组织天津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文庙博物馆、李叔同纪念馆、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的优秀讲解员组成宣讲报告团, 深入大中小学校、武警总队、社区普及博物馆进行了多场生动活泼的宣讲活动, 受到广大学生、战士和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举办的《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发展简史图片展》在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高校中进行了多场次的巡回展览。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创意活动,极大地挖掘了博物馆潜在的馆藏价值。辅之以多种形式的交互融合,也把博物馆的社会价值、藏品艺术价值等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为社会搭建了互学交融的艺术平台。
三是以评促建,推陈出新。在我市现有的近百座博物馆、 纪念馆中,涵盖了历史、民俗、军事、自然、人物、遗址、遗迹、中共党史及行业历史等诸多领域,基本形成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其休闲功能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 各级各类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大大激发了公众关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热情,也为参与博物馆事业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此次参评“我最喜爱的博物馆”活动的各类博物馆共计53座,其中市级文化系统博物馆11座、区县级文化系统博物馆15座、行业博物馆13座、民办博物馆14座。 通过公开投票方式,将评选最喜爱的博物馆5座以及最佳馆舍、最佳展览、最佳服务、 最佳讲解、最佳互动项目、最佳创新活动、最佳便民设施、最佳文化衍生品奖共8个单项。市民对这种博物馆“接地气”的做法极为赞赏,一致称赞这项活动为百姓搭建了解博物馆、利用博物馆的文化平台,有利于博物馆建设的更新改造、优化发展,有利于文物藏品的保护和传承,促进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四是群众踊跃,耳目一新。我市公共博物馆、 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免费开放,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有力彰显了党和政府文化惠民的责任担当。 此次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加深公众对新时代博物馆的认知与互动,唤起民众对历史文明的召唤,对文博事业发展关注和对文物保护的社会监督责任, 把博物馆办成服务社会、 惠及民生的一项文化工程,提升其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文博事业的创新发展与社会融合。广大市民,积极踊跃,评选投票现场十分火爆,5000余张选票已回收过半。市民们对系列主题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博物馆公益性服务能力等方面都给予了很高评价,普遍反映这次主题活动,举办方策划出“新”,承办方细心组织,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博物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时代要求,给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市民主动请缨,愿意担当起传播优秀历史文化、服务社会和谐发展的义务宣传员,为促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2013.06.04
(新闻来源: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