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文化中心是目前全国首个以文化事业为主体的地标建筑群,集公益文化场馆、城市公园、市民休闲中心、青少年活动场所为一体,是天津文化展示、交流、休闲、消费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本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投入最多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对外开放一年来,天津文化中心始终坚持国际国内一流标准,积极打造高品位艺术殿堂,努力建设高雅艺术的展示表演中心、文化艺术的普及传播中心;积极推出惠民举措,提供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 积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努力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典范,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誉。国内外政要纷纷莅临天津文化中心视察。市文化中心管理办公室接待政府参观团体824批、近3万人次,习近平、胡锦涛、李瑞环、李岚清、周永康、刘云山、顾秀莲等中央领导,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20位国外政要,以及国际行动组织第30届年会、第23届发展中国家院士大会、国际工商理事会代表等10余批重要外事团组来文化中心视察。市第十次党代会文艺演出、2012夏季达沃斯晚宴等10余项重大活动在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据不完全统计,天津文化中心累计接待人数达400多万,成为展示天津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靓丽名片。
一、公共文化产品实现高质量
天津文化中心各文化场馆把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作为打造高水平文化艺术殿堂的核心内容,精心组织实施。 各文化场馆共举办公共文化活动460余场、展览61个、演出296场,接待观众近350万人次,成为群众享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成果的高水平文化艺术殿堂。
天津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优势,精心策划了14个展览,其中包括5个文物专题陈列、4个文物主题陈列,共展出文物5000余件(套), 一、二级品占70%,许多珍贵文物首次亮相。展览采用了三维影像、激光投影技术等高科技展示手段,极大地提升了展示效果,吸引了近80万观众。天津博物馆新馆的硬件设施一流,展览特色鲜明, 展品更加丰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了解天津历史、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汲取人文精神养料的好去处,成为我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天津美术馆开馆至今共举办《天津近代书画作品展》、 《面向现代——馆藏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展》2个常设展, 承办了《艺海文心——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 《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美国当代写实油画艺术展》、 《多彩坦桑——坦桑尼亚挺嘎挺嘎绘画艺术展》等47个精品艺术展,累计展出作品1万余件(套)。展览更新的频度和广度达到国内同等美术馆先进水平,累计接待观众近60万人次。各界艺术名家在美术馆轮流展出优秀作品,让市民品味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名作,对于积淀天津文化底蕴,提高市民文化艺术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的建成,使天津图书馆总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整体藏书量达到1200万册,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区积极打造市民阅读服务中心,以50万册新书、50万册古籍、3900种期刊、 400种报纸的初始馆藏规模迎接广大读者。文化中心馆区作为开馆时间最长、开放程度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服务范围最广的免费阅读场所,开馆以来接待读者达157万人次,外借图书155万册。新建音乐图书馆和数字资源服务区,进一步拓展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文化中心馆区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海量的信息、周到的服务已经成为读者获取知识和信息,提升文化品位的好去处。
天津大剧院精心策划高水平文艺演出,广邀国内外一流艺术家和演出团体,努力打造高雅艺术的殿堂。自去年4月22日试营业以来,天津大剧院精心组织“艺术,改变城市性格”大剧院开幕演出季、“打开音乐之门”暑期演出季、金秋演出季、新年演出季、“有歌剧的城市”2013年演出季等系列演出活动。先后承办了莫斯科丹钦科音乐剧院芭蕾舞团《天鹅湖》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美国费城交响乐团音乐会、百老汇经典剧目《妈妈咪呀!(中文版)》、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北京人艺《窝头会馆》、北京京剧院《锁麟囊》、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梁祝》、天津歌剧院《堂吉诃德》、莫斯科丹钦科音乐剧院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等296场高水准文艺演出, 涵盖歌舞剧、话剧、歌剧、杂技、戏曲、交响乐、民乐演奏、朗诵会和大型综艺晚会等多个艺术品种,吸引了本市及周边省市观众27万人次。
天津科技馆历时一年半的综合改造,重新对外开放。一年以来举办“天津工业遗产科普展”、“天津市第二十六届科技周开幕式”等多个专题科普展览和特色主题活动,接待观众51万人次。
此外,天津市文化中心管理办公室为了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展示天津文化中心风采,宣传天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在文化中心落成开放一周年之际,举办“魅力天津文化中心摄影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达到高水平
为了落实市领导关于“文化中心要成为文化艺术普及传播中心”的要求,各文化场馆把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首要职责,充分发挥自身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作用,采取了多项惠民措施,保障全市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市文化中心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天津文化中心开展公共文化普及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对公益性文化普及活动的统筹组织和协调。天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自开放以来,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公益文化普及活动,满足市民公共文化需求。截至目前,各文化场馆共举办公益文化普及活动460余场,参与市民近35万人次。
天津博物馆聘请国内知名的文博、历史和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以文史文物鉴赏讲座为主,举办“天博讲堂”系列讲座; 举办历史教师研习班、 文物修复及收藏、考古发掘等培训班;开展多项文博主题活动,开办“天博文化体验中心”, 为市民提供学习古钱币拓印、装订线装书、 制作杨柳青年画等传统手工技艺的平台;举办文博“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让市民和学生们近距离领略璀璨的历史文化。天津美术馆的“美术讲坛”,举办以美术理论和艺术作品鉴赏为主系列讲座。此外,举办了美术培训班、赏析班,使该馆成为我市重要的美术教育基地。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区侧重于举办与阅读、科技信息类有关的各类活动,为市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结合音乐图书馆的开放,开设“音乐大讲堂”讲座,为市民普及音乐知识,传播乐礼文化。天津大剧院以舞台艺术类讲座为主,举办了《你就是乐队》多媒体互动展、演出导赏会、大师课等公益文化活动。既为剧院培养了观众群,又培育了演出市场。
在天津文化中心举办公益性文化系列讲座、艺术培训活动、市民文化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作为各文化场馆延伸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拓展了文化场馆的传统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服务效能。同时,让百姓共享文化惠民工程的成果,对于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增强天津的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商业配套设施实现高收益
文化中心文化场馆和商业配套设施相互融合,为市民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特色区域。市民广场(银河购物中心)自去年9月开业以来, 商户合同签署232家,开业213家,完成签约面积逾13.7万平方米,达招商总面积的96%。三大主力店乐天百货、嘉禾影院、全明星冰场,以及PRADA、LV、ARMANI等国际顶尖品牌,俏江南、巴黎贝甜等高档餐饮品牌均已入驻, 楼层业态结构已基本形成。去年9月1日开业以来,累计客流量达422万人次,成为我市最具规模的、集众多国际顶级奢侈品牌、国内外潮流品牌、美食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端一站式体验购物中心。天津阳光乐园彩悦城作为本市首个大型室内青少年活动场所,集教育培训、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引进了“比如世界”儿童快乐体验馆、瑞德早教、银兴乐天影城等诸多项目。自去年7月7日开业以来,入驻商户116家,接待顾客60余万人次,成为本市室内儿童益智游乐和家庭体验消费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文化中心地下交通枢纽工程预计2016年竣工投入使用, 作为配套的地下8万平米的商业设施现已开始招商运营。
四、运营管理坚持高标准
按照市领导“使用效率最大化、监督管理最优化、综合效益最高化”的要求,天津文化中心的管理坚持规范、高效、统筹、协调的原则,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施精细化、智能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服务和接待水平达到“五星级”标准。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在全国率先成立专门的文化场馆管理行政机构。市政府成立天津市文化中心管理委员会,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天津文化中心管理办法》。天津市文化中心管理办公室作为管委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一方面建立健全内部工作制度,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监督管理职能,建立例会沟通机制和信息通报制度,及时与属地管理机构、各文化场馆共同研究解决日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河西区文化中心区域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区域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综合执法、保安服务等城市管理工作的监督管控,严格日常巡查、视频监控和定期集中检查,成立群众活动团体党建基站、文化社团联合会、志愿者服务大队,确保了文化中心的安全稳定。两个行政管理机构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运行一年来,与各场馆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工作局面,为文化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为市民营造了宁静、优雅、文化气息浓郁的整体环境。
二是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实行社会化用工新模式,文化场馆仅增加22名事业编制,定向用于面向全国招聘高层次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节省大量人员编制和经费支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实行全员聘任制,讲解、保安、前台接待和物业等一线服务人员全部实行社会化用工。推行全员考核,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建立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采取自评与互评、内部评价与读者观众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将考核结果与员工收益挂钩,事业编制人员和社会化用工采用同一考核标准,考核结果同样与员工收益挂钩,把规范管理、星级服务落到实处。
三是实行标准化服务。各场馆分别制定了岗位服务标准和监督考核办法,公共区域服务人员实行五星级服务规范,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市文化中心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各场馆的监督考核,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巡查力度,为市民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星级服务。各文化场馆均设置咨询服务台、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场馆简介、轮椅借用服务、物品寄存,组建志愿者队伍等服务措施。市文化中心管理办公室输送讲解员到天津迎宾馆、平津馆、周邓馆接受礼仪服务和专业培训,迅速培养了一支优秀的讲解员团队;精心设计了参观路线,编写了2万余字5个版本的中心讲解词,全面、准确、生动地展示天津文化中心;为了宣传天津文化中心,设计制作两个版本的宣传册;印制20万册导览图免费向市民发放;与新闻媒体建立日常联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文化中心的相关信息;公布热线电话,随时听取市民对场馆服务质量及设施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部门改进。如为了满足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游客观赏音乐喷泉,积极与有关单位协调,丰富喷泉曲目并增加固定开启场次,给市民带来更加精彩的视听体验;与河西区域管理办公室共同研究解决停车问题,协调有关单位增加停车泊位、 降低收费标准;在文化中心内新增5座环保卫生间,解决市民如厕问题;增设残疾人通道和休息座椅等。
五、社会反响强烈、影响广泛
天津文化中心提升了城市载体功能,让市民共享文化惠民工程的成果,让国内外来宾感知了天津的城市变化。天津文化中心已成为津城百姓乐享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文化中心各项文化惠民举措的推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市民的热烈欢迎,对提高市民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天津文化中心现已成为展示天津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场馆设施和运营管理模式,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市,以及新西兰惠灵顿、日本四日市市、新加坡等国外政府团体到文化中心学习考察,对于提升天津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服务
今后,天津文化中心将充分发挥服务示范功能,进一步丰富文化服务项目,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提高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将文化中心打造成为文化艺术普及中心和高雅艺术展示中心,增强天津的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影响力。各文化场馆将进一步挖掘场馆现有资源,继续办好“天博讲堂”、“美术讲坛”、“海津讲坛”、“音乐大讲堂”等系列公益文化讲座和文化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统一有序的文化服务品牌。从国内外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交响乐、 歌舞剧、话剧等来天津文化中心演出, 将文化中心打造成为高雅艺术的殿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政府补贴、降低票价的方式,让百姓能够欣赏到高雅艺术。天津博物馆、美术馆计划每年各举办两场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文物专题陈列、主题陈列专项展和美术精品展,不断满足市民的文化服务需求。抓紧天津自然博物馆内部装修改造和布展工作,力争年底竣工对外开放。建设天津文化中心网站,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更及时的公共文化服务。 不断完善长效保障机制和监督评价体系, 进一步推行标准化服务,加强对文化场馆、公共服务设施内部管理工作的巡查和监督, 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开展文化场馆评比表彰工作,确保为市民提供“五星级”服务。
2013.05.17
(新闻来源:天津市文化中管理办公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