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天津文化中心各场馆举办的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让众多的艺术爱好者受益,让众多市民美美地享受了一个“文化周末”。
在天津美术馆报告厅举办的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祁海平的“油画魅力与中国境界”,天津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何延喆“清代绘画艺术概说”,天津图书馆音乐图书馆报告厅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笛箫演奏家王建欣的“漫谈中国古代乐谱”以及在天津图书馆复康路馆举办的“天津记忆系列讲座”等,都让有不同文化需要的市民走进了文化场馆,亲近了艺术。
听众较固定
天津文化中心各场馆建立后,发挥新场馆环境优良的优势,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广泛组织开展市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打造了我市文化活动特色品牌。目前,天津美术馆每周末的“美术讲座”、天津博物馆的“天博讲堂”及天津图书馆的“海津讲堂”、“音乐系列讲座”等都有了较固定的听众。
好似艺术课
市民们反映,在文化场馆里听专家们介绍艺术品感受真的不一样,不少专家的讲座就是结合场馆展出的精品,听课后再看看展品真的就生动多了。
天津大学的小尹是个理科生,他得知天津的这些文化场馆每周都有免费的艺术讲座后,就提前来到场馆,抄下讲座的时间表,每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前来听。他说自己已经坚持四个多月了,听了许多印象颇深的艺术课,感觉自己就像多修了一门艺术课。
多主题系列
据天津美术馆负责公共活动的工作人员介绍,天津美术馆的每周讲课都是馆里来人较多的一天,每次大约能进200多人的报告厅都是挤得满满当当, 有时不得不适当控制人数。大家听课的兴趣非常浓厚,有时专家讲座完毕,还被热心的艺术爱好者团团围住,耐心地解答各种提问。
据统计, 天津图书馆的“海津讲堂”已坚持了200多期,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天津历史文化行”、“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记忆”等多个主题系列,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和参与。
2013.03.13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