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天津滨海新区打造文化强区 彰显独特魅力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滨海新区正紧紧抓住和用好开发开放的重要机遇期,努力打造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与功能定位相称,与传统历史文化相传承, 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 通过积极引导、调动群众,新区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办法和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大力地推动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个富有开发开放特色、充满创新活力和独特魅力的文化强区正在阔步前进。
  近年来,滨海新区文化事业惠及民生,提前两年实现了农家书屋和村文化室行政村的全覆盖,让文化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随着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9个国家级项目相继落户, 新区构建了6个各具特色的专业集聚园, 吸引400余家文化企业相继落户, 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让文化在新区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
  培育共同理想
  助推开发开放
  “以文化人”方能致远。三年来,在新区精心的培育和引导下,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全区公民的文明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思想道德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逐渐地开花、结果。
  创新载体,深入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提升一个区域文化软实力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成为了夯实新区上下奋勇拼搏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新区创新性地实施“五大员”助推“排头兵”工程, 建立了四千人的“理论政策讲解员、 十大战役服务员、社情民意通讯员、和谐社会指导员、乡风文明监督员”队伍。他们通过面对面互动方式、集中宣讲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成为滨海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塘沽胡家园部分地区目前正在进行拆迁,新区“ 五大员 ”把基层民生大讲堂开到了胡家园街道五十间房村,通过与村民们进行深入交流,解答村民们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加深村民们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胡家园街道乐圈村大学生村官刘睿说:“我们村就是一个拆迁村,涉及土地补偿、财产分配方面的问题,而很多村民对这方面的法律知识还比较陌生。这次培训,不仅把知识带到村民心中,使拆迁工作更顺利,而且让村民在法律意识、维护自己权利的知识上得到了补充。”
  在弘扬社会高尚道德的教育活动中,新区更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用身边典型的说服力,极大增强道德引领的亲和力。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的“蓝领专家”孔祥瑞、“知心爱人”王欣、中国式“保尔”顾金钟,他们的事迹在滨海新区广泛传播,他们的精神,让很多人感动。以道德模范评选为契机,新区建立起“推荐、评议身边好人”的推荐机制,用身边模范,激励社会正能量释放,用正能量引领社会正气。
  广泛实践,全面提升公民素质
  随着秋天的到来,各个社区的居民们便会自发在小区广场上集合, 捡拾白色垃圾和枯枝败叶。 一位阿姨笑着说:“大家一起动手, 这点儿垃圾还不是小菜一碟? 其实我们就是用一种温和方式劝说那些随手丢垃圾的人。 大家道德素养都提高了,社区就更和谐了。”见微知著, 新区的市民们正在用点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滨海精神”。
  作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新区的推广、弘扬下,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一种生活方式,是推动滨海新区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财富。
  住在于家堡街道民主街社区的志愿者王树起, 因为年过六旬又有一手理发的好手艺,从2010年7月开始,每逢周一、周六,他就在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免费为社区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理发。这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间,王树起已经为老年朋友义务理发3000余人次,被大家夸赞为“最美理发师”。
  像王树起这样的志愿者,在新区随处可见, 志愿服务犹如淅沥细雨洒落大地。“志愿塘沽1+1”活动中,近3000名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街道社区、学校、部队、重点工程建设工地等场所;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中的“外来工子女志愿服务培训”项目落户塘沽工农村中学……正是他们的点滴行动,让“向善”的精神在新区的大地上汇流成河。
  全民参与,提升区域文明水平
  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让道德在新区百姓心间建立起坚实的长城,新区通过科学发展观“三进一体现”新三字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弟子规、“双十歌谣”等丰富多彩的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活动,让文明如春日的暖阳,呵护新区和谐的根脉,滋养着新区百姓的素质。
  名家的至理名言、精美的手工剪纸、绚丽的摄影图片、苍劲的笔墨书法……走进新区的每个社区里,近千个各具特色的文明楼门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文化底蕴、特色主题和优秀创意。作为新区今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重点内容之一,文明楼门创建实现了把党建延伸到楼门,把社区服务深入到楼门,把居民自治推动到楼门,把高雅文化引进到楼门,把长效管理规范到楼门,让百姓在潜移默化间提高了文明素质。
  各项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新区建设文明城区插上了“翅膀”,为新区提升软实力增添“硬件”支持。经过不懈的努力,今年,天津滨海新区获得全国文明城区提名资格。临港经济区管委会、轻纺经济区管委会、北塘经济区管委会、 天津市交通集团滨海有限公司、天津滨海供电分公司、滨海新区行政服务中心6个单位获得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茶淀镇、大田镇芦前村、港西街联盟村获得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中塘镇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塘沽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汉沽体育场小学、大港迎宾街道办事处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在滨海新区,在街道,在社区,抑或是在公交汽车上,“开放创新,引领未来”,这个凝结了全区人民共同意志的“滨海精神”表述语随处可见。这简单的八个字,是滨海不断取得改革开放新成就的制胜法宝,是新区科学发展新经验的结晶,是引领滨海新区打好攻坚战,争当排头兵的旗帜。它代表了滨海人“敢为人先”的价值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风貌。
  凭海临风, 广纳百川,滨海新区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 吸纳着来自祖国各地,包括全世界的优秀文化。新区独有的文化特质也成为打造软实力,助推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永恒灵魂。
  发掘历史底蕴,形成特色地域文化
  “十一”长假期间,北京的王先生开车带着全家人来到北塘古镇,王先生告诉记者:“依照历史资料复建的北塘古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城镇肌理,简直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我这次来主要就是让儿子近距离体味一下历史的厚重。”与北塘古镇一样,重现“海门古塞”风景的大沽口炮台博物馆;全面展示中国北方最早的船舶修建厂和重要的军火基地的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纪念馆……众多包含新区历史文化的地点得到了保护性的开发,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游客,成为新区一块崭新的文化品牌。
  有传承才能有发展。拥有800多年成陆历史的滨海新区,经历了漕粮海运、 御道门户的繁荣与兴盛;开拓了滩场生息、盐业鼎盛的发达与辉煌;饱尝了拱卫畿辅、抵御列强的悲壮与屈辱;尝试了西学东渐、实业图强的探索与变革。这些都成为了新区文化的“富矿”。“它们既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更是塑造地域文化特色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明确文物保护的方针后,新区成立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起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通过编制滨海新区文物保护规划、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宣传与展示工作、加强文保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三大举措,助推形成新区特色地域文化。如今,新区建有塘沽博物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纪念馆等17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名录的文物点达到130多个。 同时,滨海新区对于“非遗”的传承也越来越重视,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一批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的活动项目得到了保护性发掘。 截至目前,全区已经拥有1个国家级、8个市级、34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鼓励发展民间、民俗文化
  在新区,通过出台鼓励政策、搭建展示平台、引进高端文化等方式,深厚传统的文化底蕴正在以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着,种类多样的文化形式在新区的土地上兼容并蓄、生机勃勃,文化扎根成长在基层和群众的沃土之中。
  每天傍晚时分, 汉沽茶淀镇留庄村文化大院里都会响起阵阵鼓乐声。 那是村花会剧团的乡土“演员”正在排练“喜迎党的十八大”系列文艺节目。“我们都是地道的农民, 白天下地,晚上排练, 生活那叫一个充实。”农民李阿姨告诉记者,一有时间剧团就会走村串户演出,把节目送到农民家门口,“看到能给乡亲们带去欢乐,自己也高兴了。”
  近年来,在新区出台的《天津市滨海新区鼓励文化产品创作奖励办法(试行)》、《促进滨海新区文化艺术人才发展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奖项鼓励下,群众文化艺术真正“活”了起来。作为获得首批资金支持的文艺人才李学韩,在天津科技大学为在校的学生们“讲授”了一堂名叫“古舟生辉”的北塘船俗研究成果展示课程。“能把北塘古老的船俗文化带到大学的讲堂,我感到十分荣幸。”李学韩难掩脸上喜悦的笑容,退休后,他便自己收集整理塘沽民俗、历史文化资料,还首创了海河下游游览线,“看到新区如此重视,我的干劲儿更足了。”
  文艺人才活跃起来的同时,在滨海新区, 由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类文化团队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近400支的“草根”艺术团、剧团,活跃在各街镇和社区中,参与群众达到数万人,平均每个居村都有一支以上业余文化艺术团队。版画、刻字、评剧、梆子、民间花会、汉沽飞镲、大沽龙灯……充满新区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不断发扬。也正是因为拥有如此雄厚的群众文化基础,今年,塘沽版画、汉沽刻字版画、大港太平镇书法绘画,都荣获了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健全基层文化服务体系
  让平民百姓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就离不开新区那些星罗棋布的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广场;让信息和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就离不开覆盖城乡的书屋、文化室……“文化”的种子正是通过越来越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播撒到每个新区市民的心田。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正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以前想找点儿种植方面的书,得坐车跑上几十里路到县城的书店里去买,而且不一定能买到实用的。现在好了,不出村,不跑路,直接到我们村农家书屋就能学到技术。”“以前设施不好,健身就受到限制,现在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可以容纳更多的人,真的很感谢!”“现在要是想活动一下腿脚,或是听上一段京剧,只需走出家门,不出10分钟就能找到地方。”从新区百姓那些朴实的话语和真诚的眼神中,你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文化”带给大家生活上的改变。
  “让群众在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享受更加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正是新区文化惠民工程的目标。总计投入572万元、新建和提升7个街镇文体活动中心、83个农家书屋、126个村文化室, 提前两年实现了农家书屋和村文化室行政村的全覆盖……一项项成绩彰显新区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完善文化服务体系的决心。到家门口的社区服务中心参加文艺活动,到附近的图书馆、文化站免费看书,到离家不远的文化广场参与群众演出,去新区各个特色博物馆欣赏免费的展览……各项基层文化惠民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满足着新区百姓精神上的追求。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已经遍洒新区百姓生活的每个角落,幸福之花已经萌芽。
  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硬实力撑起软实力
  打造文化软实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涵盖了体制的变革、制度的完善、政策的支持,更涉及到资金的保障、产业的协调、人才的吸引、民生的需求。针对这些,滨海新区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让新区变成了一块强大的“磁铁”,吸引众多的文化企业来此集聚。文化企业的增多和文化产业的壮大,在大大提升滨海文化品位和名气的同时,为全区广大群众提供着丰盛的文化大餐,为“文化强区”建设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
  找准发力点,实现高起步
  在动漫界摸爬滚打了18年的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东今年可谓喜事连连:在西班牙“第30届巴塞罗那国际漫画节”上,神界凭借原创的“四大名著”漫画版系列作品,不仅捧得评委会漫画特别奖,还卖出了西班牙语的发行版权。“滨海新区这几年对于文化产业大刀阔斧的优惠政策、资金扶持,以及非常宽松的发展环境,让我们创作的时候更加坚持追求品质。最近包括像本杰明、张晓禾、国内最大的动漫公司红梦公司都来找我,希望到滨海新区发展。我也希望让这些不同的资源在新区聚集,发生化学反应,为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持续能量。”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利用集聚园的品牌效应为源头, 吸引来更多相关产业上下游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就是“一区多园”战略的初衷。万里之行始于足下。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路途中,细心研究,找准发力点。按照“项目集中园区,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成建设”的发展思路,着眼于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新区加快了文化产业集聚园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在全区范围内构建了6个各具特色的专业集聚园,吸引400余家文化企业相继落户。
  经过三年的发展,滨海科技创意创业产业园,形成了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惠普、腾讯等35家高新科技企业组成的云计算产业联盟,打造出以高科技文化产品制造和会展服务为特色的综合产业群;滨海国家影视网络产业园,聚集了福丰达、魔幻动力等一批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为特色的数字内容创意产业群;滨海新媒体产业园,吸引酷米网络、象形科技等知名企业入驻,形成了网游动漫数字娱乐、广告与新兴媒体产业群;滨海军事文化产业园,以航母为核心,军事文化为内涵,建设世界级大型军事文化产业园,成为天津首个游客过百万的4A级景区。
  完善平台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把公司落户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不仅看好滨海新区广阔的发展前景,更看中了国家动漫产业园中最先进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这将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卡通先生影业有限公司总裁王磊告诉记者。今年,新区更加快了生态城动漫技术服务平台、开发区动漫与影视超级渲染云计算等公共服务平台、天津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入驻的动漫企业提供高端的技术支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全国掀起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热潮。对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各地频频伸出橄榄枝。但同时催生了一批“候鸟型”企业,他们在一个地方“吃”三五年政策,会“飞”到另一个地区发展。对于这一点,生态城动漫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洁认为,对驻区企业专业化的服务配套也是留住企业、吸引人才的关键:“我们更注重的是除政策之外,用公共服务、产业扶持的方法黏住入驻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把动漫企业从‘候鸟’变为常青树。”
  天津生态城动漫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公共技术平台技术总监王一夫介绍, 整个公共技术平台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包括动作捕捉、集群渲染、CUDA开发中心、三维扫描、高端视频制作、审片室、抠像棚、录音棚等多个功能房间。“运用这个平台把原来需要一个小时的渲染时间缩减到5秒以内,大大节省了制作时间, 从而降低了成本。”王磊告诉记者。
  与“公共技术平台” 一起, 新区通过完善“投融资平台”、“政策与资金扶持平台”、“人才平台”、“产品交易平台”和“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今年新区设立了5亿元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通过贴息、补助、 奖励等多种形式,对涉及全局、可持续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扶持,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活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六大平台”不仅解决了入驻新区企业的燃眉之急、后顾之忧,更让他们看到了在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条“康庄大道”。
  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显现发展优势
  从地域上看,滨海新区北有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大连, 东有文化产业强国日韩, 西有文化古都——北京,南有动漫示范基地——杭州、中国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上海。这些都对新区形成了“犄角竞争”之势。为此,新区充分调动政府、市场、企业、资源和机遇的综合积极因素,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错位发展之路。
  蜿蜒悠长的海岸线、历史厚重的遗址古建、充满渔家特色的民俗风情、悠久的造船和海战历史构成了滨海新区特有的海洋与海防文化,同时也成为了新区魅力独特的文化资源。利用这个优势,新区让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构建起文化旅游载体平台。用文化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新区以大沽炮台主题公园、航母主题公园、北塘古镇、极地海洋馆等为依托,积极策划具有新区文化元素的主题演艺,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良性互动、共同繁荣。
  在文化创意产业上,新区构建起“文化+创意+科技”的新型模式,走出独特的“滨海发展之路”。新区充分应用数字内容、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延伸和拓展文化产业链条,培育出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等新兴文化载体,打造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数字内容产业基地,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同时,新区坚持文化产业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投融资渠道,助推文化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焕发生机活力,增强竞争实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随着特色文化资源的不断开发,“滨海元素”文化产品的不断问世,“滨海制造”文化作品的不断获奖,承载着滨海精神的文化“航母”已经凭海临风,壮丽起航。
                                     2012.11.16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