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7日)是黄金周最后一天。 上午,记者在市文化中心图书馆里遇见市民王健一家三口,他们正在此享受最后的悠闲假期。 王健说:“8天长假,我们并没有外出旅游,而是带着孩子在市内读好书、看展览、游博物馆、听交响乐……这个假期过得太充实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随着本市免费开放文化场馆的不断增多,文化演出市场的不断丰富和繁荣,今年长假很多城乡居民都像王健一样,选择在家门口乐享文化之旅。
近年来,本市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重点文化项目,让市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公共博物馆、纪念馆数量达到75个,市级公共图书馆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等市级公益文化设施, 以及16个区县的29个公共图书馆、18个文化馆和209个街乡镇文体中心(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今年开放的市文化中心是津门文化之旅的必经之地。这里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等于一身,让市民享受多重文化体验。据不完全统计,长假期间,市文化中心共接待市民游客近15万人次。天津博物馆的8个文物艺术品陈列馆向公众开放,《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和“天博讲堂”系列活动吸引了数万人次参观参与。天津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印刷绘画、剪刻雕镌、织染纫绣等七个展览也让众多市民驻足。在天津大剧院,钢琴、小提琴、古筝、交响乐等精彩演出轮番上演,中外名曲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中华剧院、滨湖剧院等也推出歌舞、交响音乐会等不同艺术门类的优秀节目展演。此外,在八一礼堂、津湾大剧院、曹禺剧场、谦祥益茶楼、名流茶馆等文化场所举办的相声、曲艺演出也是场场爆满。文化演出市场的繁荣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难怪市民刘先生自豪地向外地朋友介绍:“不论是想听高雅的,还是想听通俗的,在我们天津都能找到。”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全市各博物馆、纪念馆正常开放。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举办《国家名片——当代世界纸币文化展》,平津战役纪念馆推出《前辈的身影——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展》,文庙博物馆举办“天津市第二届国学文化节”,都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在博物馆、纪念馆里静静地与历史对话,是我假期里最喜欢做的事。”市民石小姐说。据初步统计,黄金周期间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规划展览馆等各大名馆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农村群众也在黄金周期间享受着丰富的精神食粮。昨天下午,武清区亨通社区里的超大双面电子显示屏,正在播放电影《建国大业》,近百名居民在此兴致勃勃地观看。居民范大爷告诉记者:“国庆期间,这里每天都放电影,我天天来!”据介绍,目前很多村镇的文化广场都已配上大屏幕,节日期间文化节目滚动播放。走进农家小剧场,里面锣鼓喧天,京剧、评剧、曲艺等各类演出不断。流动文化演出车各村巡回演出,台上台下唱成了一片。再来到区县公共图书馆和遍布乡镇的农家书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许多村民静心品读,享受书香。一动一静之间,让津郊农民的假日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2012.10.08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