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一馆跨三区服务巧运筹
          ——文化中心图书馆探索用工新机制
 
 

  走进复康路的天津图书馆新员工培训室,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让人感觉处处春意盎然。这是为了即将竣工的天津文化中心图书馆而招募的新员工。未来的天津图书馆将拥有复康路馆、海河教育园区馆和文化中心馆三处场馆,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目前全国省级图书馆中规模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为了做好服务,自去年3月开始至今, 图书馆已经公开招聘了三批社会化用工。目前, 他们正在加班加点地进行业务培训,以迎接新的工作。
  天津图书馆馆长李培告诉记者:“天津图书馆三个馆分处南开、河西、津南三个区,面对这种分布式的布局,如何让图书馆辐射面更广,服务效率更好,对于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以人力资源为例,全国图书馆系统平均每千平方米用工人数在7-10个人。我们目前事业编的员工有300多人,加上新招的200多人的社会化用工,总共500多人。12万平方米, 500多个工作人员,这就意味着每千平方米用工人数约为4个人,大大低于全国每千平方米用工人数。除了在信息系统以及自助设备上加大投入,以减缓人力少的压力之外,我们还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目前,通过公开在社会上招聘合同制员工的方式,为图书馆注入了新鲜血液。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管理机制创新,从而达到服务面积增加了,服务效率提高了,而人力资源更节省了。”
  在新员工培训室里,记者看到了一张排得密密麻麻的课程表。负责培训工作的叶卿主任介绍说:“课程安排上,除了一些有关图书馆系统的工作流程、图书馆概论、目录学、文献著录与排架等专业课程外,还有职业素养、心理学等等。比如培训中有一项情景训练,就是用小品等文艺形式,表现今后服务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学员们兴趣很浓,他们自发地到办证处等一线体验生活。别说,他们编出的节目还真有内涵、有思考。”
  在培训现场,记者与正在探讨业务的年轻学员们聊了起来。毕业于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李建平已在开发区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之所以放弃以前的工作,是希望能在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工作,尤其是希望有机会在天津文化服务的窗口——文化中心馆,为读者服务。新员工穆瑞岩,也曾有过工作经历,他很赞同李建平的观点,并提出了人性化服务的课题。他说:“文化中心馆的公共性会更强,图书馆不仅是一般意义上获取知识的场所,还是市民休闲的场所,这对我们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满足各层次读者的需求?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有针对性?这都是我们应该深入考虑的。”新员工王语函则说:“我们应聘到天津图书馆,多数人都没有考虑待遇, 即便是那些曾经有过良好待遇的人。为什么呢? 我们只是认为,文化事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们未来的社会不可能是浮躁型的,更不可能是欲望型的,而是知识型的,但要达到这种社会形态,或许要经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们还年轻,希望为这个社会真正做些有意义的事!”

                                      2012.03.16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