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天津市文广局局长郭运德:积极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天津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对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文化强市新征程。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使天津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领先区、文化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重要基地,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这是今年文化工作的主题。
  文化强市是指天津文化要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要以文化去强市,用文化来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实力。文化强市,既是目标,又是过程。说是目标,文化强市勾画的宏伟蓝图,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硬指标:一是全社会文化创造力持续迸发,二是文化产品和服务极大丰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三是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四是市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说是过程,是讲这个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建设、去奋斗。
  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最大满足,切实加强对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
  繁荣艺术创作、多出优秀作品,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是文化强市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是文化工作者的首要职责。
  首先,始终不渝地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到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处理好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坚持主导、发展主流的关系,鼓励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坚守正确文化立场,秉持崇高价值追求,以文化的力量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兴趣凝聚到热爱天津、建设天津、发展天津上来。
  其次,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按照植根传统、立足现实、强化特色的基调,充分发挥天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风格独特的优势, 精心打造以京剧、曲艺等为代表的津派艺术品牌, 构筑体现天津文化特色、引导有力、影响广泛的文化创造和传播体系。在传承经典的同时,特别鼓励和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感受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努力推出更多体现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天津效益、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再次,扎实做好年度创作计划的落实。 要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精品创作生产的激励保障机制, 围绕向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献礼、“五个一工程”评选等活动, 精心组织好话剧《滨海人家》、 京剧《醒醉记》、《乱世情怨》、河北梆子《晚雪》、评剧《大家闺秀》、大型舞蹈晚会《海韵河风》等的创作生产,努力打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展示文化津军的风采。
  着眼于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保障,切实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实现文化强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坚持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为重点,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首先,下气力、用心思管好用好天津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工程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重点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是提升天津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基础工程。要坚持“国内一流、世纪精品”的标准,加强组织协调,科学调度指挥, 做到布展、接管、开馆等各项工作相互衔接、整体推进, 确保各文化场馆如期开放。博物馆、美术馆要突出天津历史文化特色,以馆藏文物精品为支撑,以引进精品展览为补充,努力实现突出文物本体与体现天津特点相统一,历史演进脉络与展示主题和时代特征相统一,服务群众、普及知识与博物馆庄重典雅的规范相统一,不同展览鲜明个性与整体展陈风格相统一。图书馆要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全年365天不闭馆和24小时自助借还功能,各馆区之间实行通借通还, 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新的现代化图书借阅服务。天津大剧院要积极探索委托经营与天津院团驻场演出的创新模式,精心组织好开幕演出和“世界舞蹈系列”、“国乐名师系列”、“聆听经典系列”等系列演出,精心策划高雅文化普及讲座和低票价的公益演出活动,确保全年演出300场以上,使之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演出场所。
  其次,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推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完善城乡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全市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加快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电影惠民工程、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等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提高服务便捷程度。
  再次,积极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巩固、提高天津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精心办好第十一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第三届“天穆杯”全国小品展演等“国字号”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更多水平更高、参与更多、影响更广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施全市社区艺术团文艺骨干培训工程,开展送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工地、进部队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多为低收入和生活困难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良性转变,切实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文化强市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而且需要高度发达的文化产业。目前,全市文化产业正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文化产业形成强大的集聚力和释放力的基本条件完全具备: 一是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的小康水平的社会条件;二是民众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结构开始呈良性状态;三是社会创造了如交通、食宿、商业配套和休假制度良好的消费条件;四是民众有建立新生活构想的冲动,并有了付诸行动的能力。特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为文化产业打开了广阔空间。
  首先,要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实施演艺品牌项目带动战略,办好“海河之春国际音乐艺术节”、“都市浪漫——中外著名芭蕾舞团经典剧目展演”等一批特色演艺项目,增强品牌效应。提高动漫产业发展水平,完成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二期工程建设,成立动漫版权交易中心,推动天津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公共服务平台、3D工厂动漫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培育艺术品市场运营主体,打造集征集、鉴定、展览、交易于一体的艺术品产业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特色活动,推出一批优质文化旅游纪念品。鼓励区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符合国家级标准的示范基地与园区。
  其次,要优化文化产业政策环境。落实并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金融贷款等政策措施,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题。制定出台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鼓励文化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评选命名全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推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 对重点园区和企业在资金投入、项目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鼓励文化单位申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加大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力度,推进舞台技术装备数字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
  再次,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发掘和利用优势文化资源,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加快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鼓励文艺院团创作排演一批排得起、演得起、看得起,广受群众欢迎的优秀剧目。不断创新营销机制,运用票务连锁、网络及演出资讯、媒体宣传服务平台等现代化营销手段,积极开拓演出市场,增加演出场次,提高演出收入。继续加大民营表演团体的扶持力度,引导歌舞娱乐场所向商业区和旅游区发展,形成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为主体的多元经营格局。
  着眼于文化发展动力的持续跟进,切实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文化强市建设,亟须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首先,加快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组建融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与综合市场开发为一体的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培育和开拓演艺市场,为文化可持续发展增强助力。推动落实相关政策,完善文艺院团超场次演出补贴办法。整合经营性文化单位及其所属企业,组建天津北方文创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以艺术品经营、文化创意、文化会展等产业为重点,突出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水平。
  其次,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做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整合优势资源,规范机构设置,明确功能定位,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激发内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
  再次,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文化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向面向社会转变。形成既能促进文化发展,又能确保文化安全运行的管理体制。
  着眼于文化影响力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文化交流中的此消彼长,除了靠经济实力说话而外,还要拼文化实力。而文化实力,则源自于所在地区和民族植根自身传统的深层内力、 吸纳外来文化的消化力和现实的创造力, 以及足以引领时代潮流的强大影响力。
  建设文化强市,必须培育自身强大的文化创造、生产和传播能力,大力实施天津文化“走出去”战略。要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对外开放和海港、空港优势,充分利用、有效整合全市文化资源,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推动天津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市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友城艺术节”、“天津文化周”、“欢乐春节”等活动为载体,组织优秀院团、优秀剧目、文物展品和民间工艺品等赴境外演出、展览、展卖,认真实施“央地合作”天津与非洲国家2012—2013年系列活动, 积极参与文化部“德国文化年”、 “中欧文化论坛”、“中日邦交化40周年”、 “中韩建交20周年”等活动,组织做好“非洲文化聚焦”活动, 组织天津京剧、歌舞、交响乐、杂技等出国巡演,打入国际主流社会,展示天津文化品牌。构建政府与社会交流项目相结合的文化产品出口体系,拓展民间交流合作领域,形成更加活跃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
  着眼于文化发展后劲的不断增强,切实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强大的文化创造、生产和传播能力,需要一大批具备强大创造实力的顶尖级人才,以及这些人才领军的团队所创造的影响深远的文化成果。
  首先,深入实施人才兴文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长远规划、顶层设计,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原则,放开眼界、放平身段,打破一切门户之见、打破一切按资排辈的陈腐观念,以求贤若渴的精神,不拘一格地选拔各类人才。着力营造积极健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其次,坚持组织培养与个人追求相结合。人才成长需要组织培养,也需要个人奋斗,而组织培养只有同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融为一体,才能发挥作用。文化是职业,更是事业!如果仅把文化当作混饭吃的工具,最多成为匠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大家。任何一个称职的领导要有战略思维,有严格而科学的团队培养目标,让青年人有强烈的上进需求、生存压力与发展空间。有了这种需求和压力,优秀人才才能脱颖而出,天资平平者会开掘潜能,偷奸耍滑者则无法立身。要让理论学习、文化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成为团队的集体自觉,伴随从艺的一生,让学习和创造去激发每个人的无限潜能。
  再次,要健全人才评价、选任、激励机制。凡是有利于文化和学术的探索都应该得到鼓励,哪怕是微小的创新创造都能得到积极的评价与认可,凡是能在本职岗位上勤奋钻研、做出成绩的人,都应该受到充分尊重与肯定,努力为各类优秀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创造更优异的发展空间,提供更为广阔的竞技舞台。
  建设文化强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中,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从天津实际出发,科学谋划、精心设计,理清思路、心中有数,用心把握且妥善处理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两难问题,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进。
  要正确把握和处理面向大众与提高质量的关系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文化的民族、科学、 大众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面向大众,真心诚意地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决不是虚与委蛇的应付。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更是对大家服务能力、质量和水平的严峻考验。实行免费后各场馆应结合各自实际,尽力缓解因免费开放带来的供需矛盾,整合业务流程,合理调配资源,逐步增设各类对象化、流动性服务项目,主动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把文化的力量和影响寓于更加多样化的服务之中。
  文艺院团和其他经营性文化单位,尤其要处理好面向市场与提高品位的关系。开拓市场,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没有市场认可,就实现不了从商品到货币的“惊险一跳”,经济效益无从谈起,社会效益也只能是暂时的、局部的,有时甚至是虚幻的。当然,面向市场不等于迎合市场,更不等于低俗、媚俗。因为每一次文化消费,都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心灵沟通,消费中文化与价值理念的交流往往比金钱交易更为重要。披沙拣金,真正经得起市场和时间检验的,只能是那些富有思想启迪、身心愉悦和审美享受的作品。
  因此,高雅艺术要加大推广和普及力度,努力扩大受众面,做到雅俗共赏;通俗文化也要强调内涵,注重品位,寓教于乐,只有在适应中寻求提高,才能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要正确把握和处理自身发展与政府扶持的关系问题。经验表明:处于成长发育期的文化产业,需要投资的拉动。人们期望中的支柱性产业,如果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则如同大厦建筑于沙滩之上。所以要尽最大努力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文化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文化部门决不能把一切都寄托在经济扶持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造血”机能,方能闯出文化建设的一片新天地。
  公益性文化单位尽管需要政府增加投入,但自身同样需要主动转换用人、管理和分配机制,不断增强机体活力,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以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经营性文化单位,更不能心存侥幸,守株待兔,祈望天上掉个大馅饼。 要看到市场机遇难得、市场容量有限,谁机制转换得早、转换得快, 谁就抢得先机,赢得主动。相关文艺院团应主动转换机制,盘活资产,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要像重视艺术生产一样重视艺术营销和市场推广。尽快建立院线联盟,千方百计降低生产、传播和销售环节的成本,大力发展演艺经纪、票务网络、连锁经营、会员俱乐部等市场拓展方式,在活跃市场、增加经营份额的同时,增强自身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能量。
  要正确把握和处理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问题。文化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凝结着过去,联结着未来。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一个在继承传统、吸纳外脑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绵延不断、接续推进的过程。
  这个长期累积、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代人、数代人、百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但当代人的努力永远都是这个进程中承上启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立足当前,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发激情,而且更要有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有“成功不必在我”的宽广胸襟和高远境界。
  文化要在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空喊口号、徒有热情于事无补,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将适得其反,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更会渐行渐远。唯有脚踏实地,一个一个难题地攻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文化工作才有望得以扎实推进。所谓汇小流成江海,积跬步成千里,就是这个道理。文化大发展绝不能“大跃进”,绝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做表面文章,文化建设经不得大起大落,注重质量和效益、谋求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下普遍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尤为重要。只有在打基础、利长远的文化积累上下功夫,才能让文化发展的结构和布局更加全面均衡,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统一。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市的蓝图已经绘就,机遇前所未有,使命艰巨光荣。只要全市文化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自觉的责任感,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奋发有为的创造激情,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就一定能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以崭新的文化风采呈现于世界!

                                     2012.02.13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