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蔡武部长展望中国文化发展前景
2011年中国文化成就掠影:三个“前所未有”展现光明前景

 

  新年之际,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展望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时说,经过多年努力,文化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热切关注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繁荣的热情期盼前所未有。
  这不仅是蔡武个人的感慨,也是我们对中国文化发展前景的共同印象和感受。
  亮点一:文化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数据:2011年,全国文化系统承担改革任务的2102家国有文艺院团,已完成和正在完成转制、撤销和划转的院团达1176家,还有300家院团已确定了改革路径。
  盘点:2011年,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取得决定性进展,文化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文化部在帮助转制院团优质项目获得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各地制定了许多优惠措施,重庆市对转制院团一次性拨付400万元解决遗留问题和添置演出设备,斥资5亿元为转制院团配置剧场、排练场、办公用房,并且提高了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统筹解决住房问题等。
  截至2011年底,全国文化系统承担改革任务的2102家国有文艺院团中,已完成和正在完成转制、撤销和划转的院团达1176家,还有300家院团已确定了改革路径。 河北、山西、江苏、安徽、陕西、重庆、贵州、宁夏8省(区、市)已经基本完成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11个省(区、市)分别组建了省级演艺集团公司。
  同时,保留事业体制的院团不断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对民营院团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上海市设立每年5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扶持民营院团发展;浙江省对106个参与“送戏下乡”工程的民营院团实施补助;安徽全省目前共有民营院团1537家,年演出40多万场次,总收入超过6亿元。
  亮点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强
  数据:2011年,落实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资金总额35.97亿元,其中,以实施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为依托,安排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经费18.22亿元。
  盘点:2011年,落实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资金总额35.97亿元, 其中以实施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为依托,安排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经费18.22亿元。 国家美术馆工程、中国工艺美术馆工程(暂定名)、国家图书馆一期改造工程、中央歌剧院剧场工程等进展顺利,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
  甘肃大剧院建成运营;天津文化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一批地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海南已实现了乡镇文化站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黑龙江省基本实现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其中新建文化站达97.6%;广西整合文化、卫生、计生、体育和新闻出版等部门的资源,共建共享,建设8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2011年,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年资源建设总量达28.4TB,服务1.6亿人次;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在各地全面铺开;首批31个地级市(区)和47个项目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13个内地省市的近千名文化志愿者参加“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
  亮点三:非遗保护传承迈上新的台阶
  数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增至1219项;两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以36个项目成为世界上入选该名录最多的国家。
  盘点:2011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并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开启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篇章。 19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第三批国家级名录,使这一国家级名录的项目数量达到1219项。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扎实推进,新设立了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数量增加到11个;文化部命名了第一批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2011年在香港和澳门两地举行,丰富多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览和演出以及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技艺展示,生动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增强了港澳同胞的文化认同。
  我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工作2011年获得喜人进展,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我国以36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成为世界上入选该名录最多的国家。

                                   2012.02.10
                             (新闻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