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海津讲坛系列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第129讲开讲
 



更多图片>>
 

  2011年8月27日(周六)上午9时,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非遗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图书馆共同举办的海津讲坛第一百二十九讲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前宝坻县文化馆副馆长,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会员李寿祥主讲。
  李寿祥,1944年生,天津市宝坻区人,13岁时拜魏西庚亲传弟子王永山先生为师,学习三弦和京东大鼓艺术。1964年应征入伍后, 与部队老艺人高玉玺学单弦。 1965年退伍调到宝坻县文化馆从事文博、群众文化工作。曾在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进修考古专业,曾任宝坻县文化馆副馆长,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文物报》特约通讯员,宝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通讯员,天津宝坻区评戏艺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宝坻区京东大鼓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曾荣获国家文物局“中国当代文博专家荣誉称号”。工作期间,编写了宝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京东大鼓》,参与了《宝坻区民间故事》的编写,撰写了《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分册宝坻部分,《宝坻博物馆陈列大纲》、《民俗陈列大纲》、《秦城遗址发掘报告》等。
  本次讲座李老师首先从京东大鼓的形成与发展讲起。 京东大鼓, 产生于天津宝坻区的农村,它是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语言音调逐步发展而成。其中重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明朝时期是大三弦的发展阶段,而京东大鼓在清朝初年才略见雏形,乾隆14年基本形成,可见大三弦的旋律为京东大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后李老师举了很多名人事例如:于景元、刘文斌等,这些艺术家们均为京东大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李老师还告诉各位读者,京东大鼓看似不难但成名不易,因为唱小段很容易,如若成名必须唱出长篇书目,这就需要很深的功力,艺术的道路没有捷径可寻。
  最后李老师现场为读者们演唱了京东大鼓的小段,形象地解释了京东大鼓交替式的唱调和起腔、平腔等唱调的用法。
  上午11点,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很多读者都期待下一次精彩的讲座。

                                  2011.08.28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