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海津讲坛系列讲座——天津戏曲、曲艺系列讲座第一一一讲开讲



更多图片>>
 

  “劝业场八大天稽古社珍闻趣闻(二)”的主题讲座,特别邀请劝业场八大天文化顾问、《津门曲坛》杂志社秘书长白石柱主讲。于4月30日(周六)上午9时在天津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开讲。这是由天津图书馆、天津社联、《天津中老年时报》、《津门曲坛》、《天津广播电视报》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海津讲坛系列讲座——天津戏曲、曲艺系列讲座第一一一讲。
  白石柱老师1945年出生。1964年分配到劝业场参加工作,历任基层工会副主席、部门副经理等职,现任劝业场八大天文化顾问。2002年建议在劝业场恢复天乐戏院,经领导批准经亲自筹建并任经理,2006年改为天华景戏院为首任经理。退休后,被公司领导返聘为劝业场八大天文化顾问继续工作。
  白先生业余时间笔耕不辍, 在《天津日报》、《今晚报》、《老年时报》多次发表文章, 并获征文奖。2004年与王晓军主编共同筹办《津门曲坛》杂志并任秘书长,同时在杂志中不断发表文章和作品。2009年参加天津市第四届老年文化节,被评为“津门十佳文化老人”荣誉称号。2010年参加天津市藏书家评选活动,被评为“津门优秀书香家庭”荣誉称号。现为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楹联协会会员、天津市曲艺家协会会员。
  本次讲座,白老师延续了上次讲座的内容,更深入、细化的讲述了稽古社的一些珍闻轶事。白老师首先从高渤海接手天华景戏院讲起, 起初天华景惨淡经营,后由于演员赵美英的加入,逐渐有了好转。 但是好景不长,当时的春和戏院是最先进的,著名演员李桂春的加入更使得春和戏院蓬荜生辉,这就与稽古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后演员赵美英的离开让稽古社失去了台柱,周围戏院的开设对稽古社也有很大的影响,稽古社从此每况愈下。为重振稽古社的士气,高渤海对一批小演员进行了封闭式的训练,利用北京孩子的唱腔优势和天津孩子扎实的武功功底,组成子弟班,于1938年正式公演。从此,稽古社又一次登上了演艺的舞台。稽古社演出的成功和尚老师紧密相联。因每个学生资质不同,尚老师因材施教,并且让演员们边学习边到天华景进行实践演出,这就为稽古社的小演员们打下坚实的演艺基础。
  随后, 白老师讲述了稽古社创新方式的演出《侠盗罗宾汉》,其中有4个创新模式分别为服装道具创新,武打创新,舞蹈创新和乐队创新。演员张春华则以打擂台的形式脱颖而出。此次演出连续三个月之久,高渤海又一次取得了成功。
  关于高渤海,白老师还讲到他知人善用的一面。1918年,李兰亭在青岛走红,39岁时来到天津演出,由于演出中出现意外,李兰亭落下了终身残疾。高渤海把他请到了稽古社,教授稽古社的小演员们连同他本人的弟子们。后来的李元春,李大春,郭景春号称“天华景”三春,均为李兰亭的弟子。后来郭景春也培养出来自己的得意门生裴艳玲,现为河北省京剧院院长,在石家庄市有裴艳玲大舞台。
  白老师还讲到了武丑泰斗张春华。 张春华5岁丧母, 自小随父亲到天津学习戏曲。 他敏而好学,刻苦用功,于1943年一举成名。
  最后,白老师以发生在天外天的两个笑话结束了本次的讲座,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海津讲坛系列讲座也落下了帷幕。

                                   2011.04.30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