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海津讲坛系列讲座第一百零二讲——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之七开讲


   
  更多图片>>  
 

  2011年2月26日(周六)上午9时,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非遗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图书馆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海津讲坛系列讲座第一百零二讲——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第七讲”,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特别邀请著名妈祖文化学者、原第九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罗春荣主讲“妈祖文化与杨柳青年画”。
  文化学者、中学高级教师罗春荣老师,是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期从事教育、地方史志及民俗研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金糖葫芦》,学术专著《妈祖文化研究》、《妈祖传说研究》、《普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一作者)等著作。论述《妈祖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强大生命力》、《妈祖传说与远古神话》、《妈祖传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文化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深刻影响》以及教育等多篇论文发表。
  罗老师专注于妈祖文化的研究十多年,建树骄人,通过讲座和广大听众一起分享多年的研究成果。本次讲座,罗老师通过生动感人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以及珍贵收藏的多幅图表、画面,向广大听众介绍了妈祖文化及其北传直沽(天津)的五条海运与漕运线路的艰辛产生经过。使广大听众了解到了元代妈祖文化传入天津及天津两座妈祖庙的建立。为妈祖文化与天津地方(北方)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契机,是妈祖文化多元化的开端。
  罗老师详细介绍了清代一条京杭大运河为天津带来两个非物质文化繁荣;杨柳青及中北斜乡(现改镇)马庄的妈祖庙拴娃娃的风俗,影响了周边杨柳青年画的创作,《大姐拴娃娃》年画是天津妈祖文化鼎盛期和杨柳青木版年画全盛期重叠的代表作品之一。
  罗老师重点介绍了杨柳青木版年画《大姐拴娃娃》与其相关的民俗活动及其创作过程和艺术特色。使广大听众通过这幅珍贵的年画作品,仿佛走进了清代妈祖庙,瞻仰了妈祖庙所供奉的妈祖娘娘、送子娘娘、子孙娘娘,通过传神的画面和罗老师生动的讲述,广大听众领略了天津地区特有的妈祖庙里拴娃娃的民俗来历,表现了天后娘娘的善心和爱心。更使我们认识到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高超技艺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罗老师重点介绍了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作《莲年有余》的深刻内涵、艺术特色及其相关传说,揭示《莲年有余》年画真正的主题是“天后送子”。妈祖文化与天津地方文化的结合,使《莲年有余》走进千家万户,长盛不衰。在求子题材的年画作品中独领风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致成为杨柳青木板年画的窗口和“符号”,走向世界。
  罗老师在讲座中根据同治、光绪年间杨柳青著名画师李长泰(俗称娃娃李)创作经验“短胳臂短腿大脑颏,小鼻子大眼没有脖, 鼻子眉眼一块凑,千万别把骨头露。” (由其弟子张兴泽总结)初步认定《莲年有余》年画可能为李长泰之作。
  罗老师在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穿插着有关“皇姑坟”、“鱼化龙”、“祷于尼丘得孔子”及姜嫄“后稷图”等生动有趣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使广大听众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激起更大的热爱之情。

                                   2011.02.27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 信息员:张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