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海津讲坛系列讲座——天津记忆系列第九十讲开讲


更多图片>>
 

  2010年11月13日(周六)上午9时,由天津图书馆、 天津社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海津讲坛系列讲座——天津记忆系列第九十讲,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天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中国高教学会理事王杰先生,讲座内容:中国近代教育看天津。
  今年59岁的王杰先生,是天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史、高等工程教育、大学文化。王教授担任中国高教学会理事、天津高教学会理事,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王教授主持了“十五”国家教育规划项目,“十五”、“十一五”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和后期重点资助项目,“十五”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为“十五”国家教育科学重大课题特聘专家,“十一五”国家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主持人和子课题负责人。共发表文章百余篇,著作十余部,今年出版著作有《学府典章》、《百年教育思想与人物》,曾获中国高教学会、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市教育科学等多个奖项。
  本次讲座,王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通过珍贵而详实的史料,向广大听众详细解读了天津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领跑者的确立事实,为广大听众展示了近代天津的宏伟画卷。使广大听众了解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是经津海关道盛宣怀筹办,由直隶总督王文韶奏请清廷批准, 1895年10月2日,由清光绪皇帝御批建立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为现天津大学的前身的办学全过程。
  北洋大学堂聘请美国人丁家立为首任总教习,以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为蓝本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学制规划。分为头等学堂(本科四年)和二等学堂(预科四年)。北洋大学堂治学严谨、校风朴实。任课教授多为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其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当时和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接轨,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人物。
  王教授还列举了天津所办的中国第一所水产学校——直隶水产讲习所等学堂以及北洋大学堂培养出的大批精英人物的代表,用中国近代史上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为天津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领跑者的地位做注脚。如新人口论学说的创立者马寅初先生、新月派诗人代表徐志摩先生、中国矿藏之父王宠佑先生、中国奥运第一人王正廷先生、中国现代医学创始人刘瑞恒先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张太雷烈士等人的生平和轶事,特别详细介绍了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北洋大学“考凭”的获取者的——北洋大学堂法律系首届毕业生王宠惠的生平事迹。让广大听众走近了荣获“钦字第壹号”大学毕业文凭的王宠惠,了解了王宠惠是广东东莞人,中国著名法学家,清末革命组织——同盟会会员。王宠惠毕业后出国深造,获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英国律师资格,并成为柏林比较法学会会员。他翻译的德国民法英文本成为英美各大学通行的教材,曾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学时的教材。1912年,他担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与孙中山合作了英文版《孙中山总统对外宣言》,轰动世界。1923年以后,他两度担任海牙常设国际法庭法官。对二次大战后永久归还中国宝岛台湾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
  通过王教授充满学术气息的精彩讲座,广大听众深切体会到: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兴衰,原于学校。科教兴国乃国之大计。

                                   2010.11.15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 信息员:张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