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 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新闻出版强国
电影分级 中国市场目前还不适宜推进电影分级制
转企改制 2400多个国有院团中完成转制的还不到10%
下一步转企改制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抵制三俗 绝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票房、收视率和发行量,而忽视
艺术品位、放弃社会责任、突破道德底线、伤害民族情感
票价太高 电影产业规模不够大、电影精品力作不够多
精品力作制作成本偏高 好的剧场演出场租很贵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19日,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部门负责人在中央外宣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文化体制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介绍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举措,并就各界关心的问题做出解答。
从出版大国到出版强国
谈到新闻出版系统体制改革基本情况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说:“生产规模和产出总量都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新闻出版强国。”
围绕这一目标,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改革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在深化体制改革方面,继续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确保2010年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加快非时政类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改革,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大力整合新闻出版资源,培育一批大型出版传媒、印刷复制、发行物流集团公司和战略投资者;进一步鼓励、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包括境外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业;加强资本、产权、信息、技术、人才等新闻出版市场要素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的新闻出版业市场体系等。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格局;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公共服务,扩大消费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电影分级仍然难见成功
在回答一位美国记者有关电影分级制度的问题时,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说,有些国家实行了电影分级制度,我们也进行了大量国内外市场调研。在调研中感觉到,从理论上说,电影的分级可以保证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但在实践中目前还没有看到非常成功的经验,包括国外一些发达电影国家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如难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观众进入影院、网络、网吧等很多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国市场目前还不适宜推进电影分级制。 中国目前在电影管理制度上正在不断创新, 加大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的力度,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影视改革发展和管理道路。
转企改制任务还非常艰巨
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文化系统来讲,国有院团的转企改制就是中心环节。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有关院团改革的问题时, 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说, 国有院团是文化部系统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国有院团改革难,一是基础薄、固定资产少,二是市场意识弱,三是经营管理能力偏低,这些都使它转制为企业进入市场带来很多困难和障碍。文艺院团改革虽然起步晚了一些,但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多方面努力,从去年开始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在改革推进中,坚持以人为本,确保院团和职工的利益,使转制院团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不会低于在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费,以解除其后顾之忧;加强演艺资源的整合,培育了一批大型骨干演艺集团,同时积极培育现代演艺流通市场。这些措施,不仅实现了转企改制,也使转制以后的院团获得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转制以后的200多家院团创作的新节目比转制前增加了2倍,演出场次增加了3倍。
欧阳坚说,进一步推进文艺院团改革的任务依然很重。下一步,对歌舞、杂技、曲艺、地方戏曲等市场发育相对成熟的国有文艺院团,要积极推进转企改制,力争取得新的进展。对介于公益性和经营性两者之间的文艺院团,经界定和审核,可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进行内部机制改革创新,形成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到现在为止,2400多个国有院团中完成转制的还不到10%,下一步转企改制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我们将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鼓励非公有资本发展文化产业
据媒体报道,现在中国市场上不少畅销书来源于非公有文化工作室的策划。中新社记者提问,随着非公有出版发行企业逐步壮大,下一阶段会不会有更多政策对其予以扶持?
蒋建国说,鼓励非公有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是中央的政策,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出版总署始终坚持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目前,非公有资本在发行、印刷领域占有很大比重,在数字出版领域表现尤为活跃。非公有文化机构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对于非公有文化工作室我们提了一个原则:积极引导、择优整合、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目前我们正在按照这一原则支持和鼓励非公有文化工作室与国有出版企业进行广泛、多种形式的合作。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充分发挥非公有资本的优势,为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自觉、坚决抵制“三俗”
香港文汇报记者问:前一段时期出现一些比较低级庸俗的图书和电视节目,社会反映比较强烈,有人说这是文化体制改革造成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表示,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多出文化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进而使文化能够真正发挥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推进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责任,有损社会效益。在实践中,总体情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但确实有个别企业和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出现了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其原因一是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二是法制不够健全,三是管理不到位,四是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要予以重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房、收视率、发行量是文化产品接受市场检验的重要指标,但绝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票房、收视率和发行量,而忽视艺术品位、放弃社会责任、突破道德底线、伤害民族情感。所有文化单位,无论是事业还是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应该成为先进文化宣传的阵地,自觉地、坚决地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现象,绝不给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的文化垃圾提供传播的渠道。
票价高主要是发展不足
如何降低电影、演出票价,一直是百姓十分关注的话题。
在回答北京商报记者关于电影和演出票价高的问题时,赵实说,近年来,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电影生产力,但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仍存在电影产业规模不够大、电影精品力作不够多,特别是电影院和银幕的数量不足的问题。“票价高,主要还是发展不足。”“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加快推进中小城市、县城、乡镇的城市影院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便捷、就近地看到好电影;现在全国影院每周二实行半价制,将来政府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国有院线多安排一些公益场次;培育校园院线、社区院线、青少年院线、艺术院线等,采取这些措施降低票价。赵实补充说,中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现在农村地区不是票价高了,我们通过政府补贴方式, 使农民群众能够一个村一个月看一场免费的公益电影,一年12场, 全国有64万个行政村,需要放映770多万场电影,到今年年底我们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欧阳坚说,演出票价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 而在县城、乡镇、 农村,很多商业性演出是随行就市,绝大多数都是低票价。在大中城市为什么出现演出高票价?一是精品力作制作成本偏高,二是在好的剧场演出场租很贵。欧阳坚表示,将从五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鼓励城市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城区,都要建演出场地。二是对公益性、主旋律的演出,在税收上实行减免。三是公益性的演出将进一步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来降低演出成本。四是调控剧场的收费标准,降低演出成本。五是推行舞台演出院线,使一台好的节目可以在国内外若干剧场巡演,在降低票价的同时,收入也能增加,受众也会明显扩大。
2010.08.20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