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天津歌舞剧院人才培养机制彰显硕果
白慧迪在第九届全国声乐比赛中获二等奖
      
 

  于哈尔滨刚刚结束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声乐比赛比赛中,天津歌舞剧院选送的女高音选手白慧迪经过激烈角逐,发挥出色,脱颖而出,获得美声组二等奖,为天津争得了荣誉,也是剧院继李瑛、张鹤获得国际声乐赛事后,在国内声乐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哈尔滨之夏”全国声乐比赛作为第三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文化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赛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声乐艺术水平,推出优秀声乐艺术人才。该比赛自1986年起已成功举办8届, 相继推出了吕继宏、韩延文、孙丽英、幺红、戴玉强、吴碧霞等优秀声乐人才。2008年起,该赛事从3年一届调整为两年一届。
  本届声乐比赛强调权威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评委会由文化部聘请国内音乐界权威人士声乐泰斗、教育家郭淑珍主评、声乐教育家王秉锐及国内一线歌唱家刘维维、王秀芬、汪燕燕、刘跃、祝爱兰、邓韵、马梅等十几人组成了强大评委阵容。比赛要求选手初选、 初赛、复赛、决赛四轮比赛每轮必须演唱3首曲目,至少演唱9首中外歌曲,而且相互不能重复, 并在音乐风格、创作流派、语种类别、音高调式、延长时间等方面做出严格要求,因此本届赛事也是目前国内最专业和规格最高的声乐比赛。比赛分美声组、民族组和流行音乐组,累计报名人数近千人。 经过专家认真严格的初选,最终共有220名选手进入初赛,其中美声组98名,民族组81名,通俗组41名。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从220名入围选手中选出55人进入决赛。
  白慧迪是唯一进入决赛的天津选手,她发扬了连续作战的精神,经过两轮激烈角逐冲刺到最后的决赛。在决赛中,她演唱了意大利歌曲咏叹调《夜莺》、 意大利威尔第歌剧“弄臣” 选段《亲爱的名字》,胡廷江改编《玛依拉变奏曲》,特别是她演唱的中国作品《玛依拉变奏曲》,给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不论是极富穿透力的高音区,还是结实厚重的中低音区,她都控制自如,处理得恰到好处。以其优美、自然的音色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对音乐的透彻诠释以及对西洋歌剧传统风格的准确把握,令评委们赞叹不已。白慧迪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该院外聘留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姜咏教授,她曾于2007年参加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天津赛区获优秀奖,2009年参加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总决赛获优秀奖,2010年参加第十四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天津赛区金奖。
  为备战此次大赛, 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影视局领导高度重视, 全面部署,天津歌舞剧院准备充分,周密组织,把声乐人才培养作为剧院出人才,出作品的重点工作来抓,不仅为所有参赛选手录制了参赛曲目,还组成专家组严格把关,全力冲刺国家级大奖。特别是近年来,剧院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在了剧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抓好人才工作,采用“引进、留住、培养、倾斜”等多种方式开掘人才,一方面加大引进顶尖的艺术人才的力度,采用“特事特办”、“特事先办”的优惠政策丰富各类门艺缘结构;另一方面培养好现有的各类人才,通过精神关怀和物质支持,实行“带薪上学育新人”、“创排名剧推新人”、“参加赛事锤炼人”等措施,全面提高演职员的综合素质,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一个造就艺术人才的运行机制,全力构建涵盖歌舞、歌剧、芭蕾舞、民乐等艺术新载体。

                                     2010.08.19
                           (新闻来源:天津歌舞剧院 信息员:王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