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8月14日(周六)上午9时,由天津图书馆、天津社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海津讲坛系列讲座——天津记忆系列第七十九讲,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本期讲座特约著名教育史和电影史专家张绍祖教授主讲:天津早年的电影。
张绍祖副教授是著名的教育史和电影史专家。现为天津市河西区政协文史委员会特邀副主任、天津市教委地方志编委会兼职研究员、天津市青年影评协会秘书长。张教授长期业余从事天津地方史研究,重点研究教育史、电影史、名人故居等。个人专著有《津门校史百汇》;合著有《天津近代教育史》、《可爱的家乡——天津》、《天津德式风情区漫游》、《旧天津法租界的故事》等。主编有《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赏析》、《天津爱子影视教育文萃》《中国天津电影史话》(执行主编)等著作多部。近十几年来,张绍祖副教授对天津史料的收藏, 从喜好、热爱发展到如醉如痴的程度。
张教授在讲座中详细介绍了早年的天津电影放映场所及电影放映情况,他说:1895年,电影在法国诞生,次年,电影来到天津,传入中国时,还叫“西洋影戏”或“电光影戏”,1905年6月16日,天津《大公报》一则名为“活动电光影戏出售”的广告中,首次使用了“电影”一词。自此以后,“电影”这一名词便在天津约定俗成,并逐渐被市民认可,很快在京津地区流行。
1896年,法国百代公司捷足先登来到天津,在当时天津法租界的天丰舞台(今新华路与滨江道交口处)放映“外洋灯影”时,还多是租地放映,随着放映增加,频繁寻找场地就成了大问题,固定的电影放映场所应运而生。
1906年12月8日, 美国平安电影商人来到天津,租用当时法租界的权仙茶园(滨江道吉林路交叉口)连续放映,每三天更换一批新电影。
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经营的第一家电影院诞生,这家电影院叫权仙电戏园。权仙茶园是由法国百代电影公司电影部经理周紫云在1904年7月创建,1907年1月8日茶园改为“权仙电戏园”(也称“权仙电影园”)。这是天津人独资经营的最早影院。这个时间要比上海虹口大戏院早约两年,虹口戏院被有些学者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电影院。其实中国人经营的第一家电影院应该出自天津,就是权仙电戏园。此后,在20年代,光陆影院(今北京影院)、光明社(今光明影院)、明星影院(今和平影院)、蛱蝶影院(今大光明影院)等先后建成。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年,全市影院最多时达四十余家。
权仙电戏园上映的美国侦探片《红眼盗》、《巴林女》和战争片《美墨大血战》、科幻片《木头人》等是国内最新潮的片子。一些影片国外刚刚开始筹拍或刚刚上映就出现在权仙电戏园的新片预告中。苏联的第一部电影是在天津放映的。1924年,革命导师列宁逝世的纪录片天津人民很快就看到了。
凭借码头的便利,天津电影业十分发达。从电影传入到上世纪40年代,京津地区影院所映英美片都是从天津到港,各地影院经理赶到天津直接到船上向片商购买。1912年,权仙电戏园挪到南市东兴大街,改名“上权仙电影院”。
“看电影到平安,电影公司数权仙”,这是老天津卫流传的一种说法。平安电影公司是天津第一家外国人开办的电影院。1922年在小营门(原音乐厅)建成新平安影院,这也是当时天津最豪华的电影院。1929年12月31日,平安影院放映有声片《歌舞升平》,这也是天津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6月, 光陆影院首映上海“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张教授指出:津门影坛群星璀璨,编导演员人才辈出,是值得在历史上大书特书的。如天津籍电影工作者沈浮联合天津友人等于1925年创办天津渤海影片公司,自编、自导、自演了处女作《大皮包》,这是天津拍摄的第一部滑稽讽刺故事片,从而奠定了他为天津电影事业的拓荒人的地位。沈浮、魏鹤龄、 吴茵、谢添、石挥等著名艺术家对中国年轻的电影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永远值得纪念的。
张教授的讲座使广大听众对天津早期的电影业放映场所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2010.08.15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 信息员:张少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