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的“文明礼仪进万家”活动正在津城的各个地方开展,昨天一天,本报记者来到公园、步行街、海河堤岸、商场、社区等多处采访,捕捉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细节。一个个美丽细节,见证了津城文明素质的提升,文明的种子,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撒落在津城的每个角落,将结出希望和丰硕的果实,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水上公园:他打车回来捡垃圾袋
昨天9:05,水上公园的绿地旁,三三两两的游人正在漫步。 一位学生模样的小伙子急匆匆地走来,在绿地旁的树丛里寻找着什么。“找到了,就是这儿!”小伙子喊了一声,从密密的树丛里拿出了一个装满垃圾的塑料袋。记者在与他攀谈中了解到:他是天津科大的学生,前天跟同学一起来这里聚会,晚上回校时,别人都把垃圾袋随身带走了,他将一袋垃圾忘在这里了。“昨晚我想起来这事,这不今天一早,我赶紧打车过来,就为了把垃圾带走。”
滨江道:父亲督促孩子清痰渍
昨天中午12:40,滨江道步行街上的行人不少,一位30岁左右的父亲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从记者对面走来。喝着饮料的男孩可能是呛了水,“噗”地把一口痰吐在了路上。“乐乐,赶紧把痰清掉!”刚才还笑容满面的父亲沉下脸来,说着递上了1块钱,“拿钱去买包纸巾,好好清干净。” 小男孩顺从地到附近小卖店买来了纸巾,跟父亲一起蹲下身子擦拭起来。父子俩不仅清除了自己的痰渍,还顺便清除了旁边黏在地上的几块口香糖渍。
“文明习惯就得从小培养,教育孩子在这方面不能让步!”孩子父亲的举动和话语,让过往行人竖起大拇指。
海河边:盲人8次弯腰拾垃圾
昨晚19:03,记者来到海河刘庄桥与奉化桥间的堤岸。一位60多岁双目失明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一直拄着盲杖徘徊在垃圾桶附近。一对情侣从此经过,男士把喝空的饮料瓶朝垃圾桶随手一扔,结果扔到了外面。“同志,您的饮料瓶掉了,请您把它扔进垃圾桶。”男士脸一红,捡起瓶子扔进了垃圾桶。“谢谢您身体力行支持环保。”说着老人朝着那对情侣走过的方向弯下腰鞠了一躬。
“我姓刘,就住在附近的小区,每天都来海河岸边遛弯。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耳朵好使。垃圾是否被扔进垃圾桶,声音是不一样的。”老人说。接下来的近两个小时里,老人沿着堤岸行走,不断提示随手扔垃圾的游人,8次弯腰将遗落的垃圾扔到垃圾桶。“要是换做2个月前,两个小时我至少提示20次,现在次数少多了。”刘大爷说。
2010.08.03
(新闻来源:今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