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晚,本届“海河之春”国际音乐艺术节迎来了由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精心打造的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连年有余》。演出独具天津文化魅力,洋溢着绚烂多姿生活情调,深受观众好评。
《连年有余》是天津歌舞剧院建院以来推出的水平最高、阵容最强、最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原创民族音乐会,也是2009年天津市委宣传部文化艺术创作精品工程重点剧目之一。组曲以千年古镇——杨柳青的历史文化脉络为主线,通过各种演奏形式的组合,以及灯光、音响、多媒体等现代表现手段,生动地展示了古镇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昨晚的二宫剧场座无虚席,众多民乐爱好者汇聚于此,共同品味这台天津歌舞剧院倾情打造的高雅的民乐精品。演出在刘文金创作的“序曲”《杨柳青青》拉开了帷幕。这部以天津民谣为主题的音乐作品,综合运用了民族管弦乐与合唱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民间艺术园林一派生机蓬勃的繁荣景象。接下来,乐队依次为观众呈献了刘文金作曲的唢呐与民族管弦乐《渔樵农耕》,刘文金作曲的古筝与拉弦乐队《点染丹青》,李崇望作曲的“十不闲”与吹打乐《渔童送福》,李崇望作曲的竹板与乐队《丰收喜悦》,景建树作曲的津门鼓乐(打击乐与合唱)《精武豪情》,李文平作曲的竹笛三重奏《好雨时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不闲与吹打乐《渔童送福》。“十不闲”是手脚并用、一个人击打十种乐器的演奏技法,已绝迹多年。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根据杨柳青年画中有关“十不闲”的演奏的图形,挖掘研制了“十不闲”这已失传多年的乐器,并以“十不闲”与吹打的组合,用生动且富于童趣的音乐语言展现了盛世吉祥的生活画卷。青年演员吕丽龙的“十不闲”演奏,动如脱兔,疾似闪电,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最后,由刘锡津作曲的合唱与乐队《连年有余》把音乐会的喜庆气氛和全场观众的热烈情绪推向高潮。
当晚的演出不仅有唢呐与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与合唱、竹板与乐队的精彩表演、还有笙箫与乐队、古筝与拉弦乐队及竹笛三重奏等形制独特、品种繁多且音色各异的展示,将民族乐器强烈的个性,丰富的色彩,优美的旋律和令人神往的韵味展示的淋漓尽致,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
2010.05.29
(新闻来源: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