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天津市农村文化惠民工程让农民得了实惠
农家书屋里 过个文化年
 

  作为2009年本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本市在津郊农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去年全市共建成了1000个农家书屋。春节期间,农家书屋成为津郊农民的好去处,到农家书屋学知识、学技术已成为津郊农民过年的新时尚,取代了往年春节“耍正月、闹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的旧习惯。昨天,记者来到武清区汊沽港镇的几个农家书屋,切身感受了津郊农民读书过年的新风貌、新气象。
  全天“泡”在书屋里
  前天是大年初五,记者来到武清区汊沽港镇苑家堡村,崭新的农家书屋就坐落在村委会院子里,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干净整洁,这里有各种图书1500余册。 上午8点刚过,陆续有人走进来,这些平时耕田种地的农民拿起书本来,读得格外认真。
  “平时干农活儿都很忙,春节静下来读读书,真是受益匪浅!”村民朱万成说,他最喜欢看的是杂志和人物传记,书屋里的杂志他已阅读了近一半。“以往过年吃饱了就睡觉,现在往农家书屋一坐就是一整天,书中自有黄金屋,想发家致富还得靠它呀!”村民李老汉拿起一本《柴鸡养殖技术》正读得津津有味。他告诉记者,春节过后他准备把养殖场再扩大规模,养殖2万只柴鸡。 从大年初一至今,他每天都在农家书屋里“泡”着。
  据村支书副书记朱万志介绍,苑家堡村现有500余户人家, 共1540口人,农家书屋落成后,读书看报已成为村民的一种生活习惯。 春节期间,农家书屋全天开放,早晨8点半开门,晚上11点才会关门,为的是让更多农民在这里“充电”。
  自带板凳来看书
  下午2:30,记者来到汊沽港镇二街村的农家书屋,虽然室外温度很低, 可屋里村民读书热情不减,农家书屋里已找不到空位,一些村民还自带小板凳到这里阅览书报。
  “这里的图书我最喜欢读的是医疗保健类书籍,每次来我都要借两本回家看!”村民马大姐说,每天除了干农活外,还要操持全家11口人的饭菜,“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过年做饭做菜得讲究营养搭配。”马大姐说,农家书屋里的烹饪指南、健康知识书籍特别受欢迎。
  在农家书屋的电教室里,十几位村民正在通过电教系统学习蔬菜种植技术。他们一边观看,一边讨论今年的春播打算。
  下午5:30,到农家书屋来看书、借书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读书有了大收获
  下午6时,记者在汊沽港镇一街村遇到了刚从农家书屋出来的村民李玉江, 他的自行车车筐里放着一摞书:《无公害果园》、《中外果树精选》、《烟台果树》、《河北果树》、《果树之友》,清一色是果树种植技术书籍。李玉江告诉记者,这些书刚从农家书屋借来,今年春节他计划读10本书,从初一到初三,他已读完了5本,今天又借了5本……
  在汊沽港镇一街村,李玉江是名符其实的“果树大王”, 从20岁开始种植果树, 至今已经营了24年果园。现在他每年承包100多亩果园,栽种桃树、杏树、苹果、葡萄等。 这位仅上过初中的庄稼汉对学习知识格外重视,每年他都花上千元购买各种果树栽培技术书报。农家书屋落成之后,他成为这里的常客,一有空闲就来看书、借书。刚过去的一年,李玉江的果园大获丰收,进账10多万元,李玉江说,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农家书屋。

                                     2010.02.20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