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天津:市级“非遗”名录 第二批增一倍
         
          
 

  日前,天津市公布了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一长串的名单中,共计50个项目,比首批31个项目增长了近一倍,其中还不包括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的15项内容,随着“非遗”工作的深入开展,它正以越来越快的步伐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可以看到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10个类别,共50项,与先前相比有了不小的增幅。同时,在首批“非遗”项目中,民间文学一项处在空缺状态,但此次东丽区的排地歌谣与宝坻区的秦城歌谣则成功入围,有了零的突破。 传统手工技艺则从2项大幅增加至23项。同时,在此次的公布结果中,除第二批“非遗”名录外,还有一部分属于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所谓扩展项目,就相当于新申请的补充项目,例如第一批非遗项目中,已经包含‘高跷’这项艺术, 其中细分为林亭口高腿子高跷、海下文武高跷,在第二批名录中, 又有了新的高跷类型入围,例如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等,这就属于扩展项目,与首批入围的项目,只有时间差异,没有等级上的差别。”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有关人员解释道。
  同时,中心有关人员表示,第二批的入选项目与首次相比,有了很大增长,这表明群众团体、各种技能掌握者对非遗项目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意识到通过“申遗”可以更好地保护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中心也呼吁,虽然申报国家级和省市级的非遗项目时间较为固定,但区县级的项目申报却并没有限定时间,具备各种技能的市民、团体可以随时与各区县文化局取得联系,加入到“申遗”大军中来。

                                   2010.01.05
                                (新闻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