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天津历史文化行――系列讲座》第五十四讲开讲
              
                  
更多图片>>1 2 3 4 5 6 7 8 9 10
 

  由天津图书馆、天津社联、《津门曲坛》、《天津老年时报》共同主办的《天津历史文化行系列讲座》第五十四讲之天津戏曲、曲艺系列,2009年12月19日(周六)上午9:00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的天津评剧院国家一级编剧、著名评剧理论家赵德明先生阐述“评剧百年和评剧不同流派的形成及特点”。
  赵德明先生是天津评剧院国家一级编剧、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津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 评剧理论家。赵德明先生1936年生于天津,幼年随父学艺,解放以后加入天津进步评剧团,1958年转入天津评剧院。先从事演员工作,后任专职编剧,先后创作改编(含与他人合作)《全家红》、《两家福》、《栾水情》、《武则天》、《故土》、《刘胡兰》、《路在脚下》、《宝龙山》、《珍珠案》、《桃花庵》、《于公案》等五十余部剧本, 经舞台演出并在戏剧刊物上发表。 所改编之十余部传统戏,入编《成兆才剧作选粹》、《评剧传统戏选粹》专辑出版。还撰写过百余万字文章在各地报刊发表并在电台、电视中播出。深受广大评剧爱好者欢迎。
  赵德明先生首先叙述了评剧从落子时期,发展为评剧的过程。赵德明先生说,评剧是从莲花落草根艺术发展起来的,评剧因成兆才而名声鹊起。到上世纪30年代,天津的评剧班社发展渐入鼎盛期,使评剧更加普及并向各地发展开去,最终成为全国的第二大剧种。天津是评剧从地摊演唱走向舞台、从冀东乡村的莲花落走向全中国的起点。成兆才功勋卓著,终于使评剧登上大雅之堂。李金顺的改革将评剧唱腔升华了一大步;刘翠霞在评剧艺术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刘派唱腔对评剧产生很大影响;小白玉霜发展了白派艺术,也做出了很大贡献;爱派留下的宝贵遗产对评剧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赵先生向广大听众介绍了评剧四大流派创始人的从艺经历及艺术特点;及评剧发展前景的展望。
  杨淑芳老师逐一演唱了各派唱腔的代表唱段, 展示了深厚的艺术功力。 杨淑芳、温艳秋、莲美君、王媛、金倩、曹淑娟等评剧名家、名票助兴演唱的各派名段,激起观众的阵阵掌声。
                               2009.12.19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 信息员:王戈培 张少华 赵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