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8日上午,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文津厅正式揭牌。 这是我国首家在图书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是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的最高平台。此举在我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孙建立,文化部人事司司长高树勋,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秘书长李联伟,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全体成员以及申请入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出席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主持。
李联伟宣读了关于批准国家图书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通知。孙建立、高树勋分别在仪式上致辞,对国家图书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予以充分肯定,希望国家图书馆借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个平台,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的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并期待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越办越好。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詹福瑞教授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作为综合性研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历来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采取了包括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内的一系列相应措施,如:设立“国家图书馆重大科研项目”,面向馆内外公开招标,广泛寻求学术力量帮助,共同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设立国际访问学者项目,吸引国际知名学者到国家图书馆进行学术研究;与高校联合开展博士生培养,与南京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先后签署了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合作协议等措施,致力于提高科研水平,发挥其在全面推动图书馆事业创新与发展、培养造就高端业界人才方面的作用。如今,这些措施的效果已越来越显现:近年,国家图书馆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平均以20%的速度递增, 每年出版的学术专著都在10部以上,并逐步承担起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
他指出,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将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国家图书馆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进一步推动国家图书馆国内首馆作用的发挥和国际强馆地位的确立。工作站的设立将对国家图书馆更大力度地开展学术研究,对传统文化的继绝存真、传本扬学,乃至为全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揭牌仪式后,第一届博士后入站遴选工作拉开帷幕,申请博士后人员的进站答辩会顺利举行。国家图书馆文献资源宏厚,科研环境良好,是博士后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今年向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交申请入站的共有19位博士,涉及图书馆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个专业的研究方向。工作站以中国古典文献学、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学作为重点研究领域与方向,将立足于整个图书馆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创新发展,推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目前,我国图书馆高级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缺少国内知名、国际领先的高端专业人才。为吸引、培养和使用更多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图书馆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业务、科研和学术成果的创新,根据《博士后工作“十一五”规划》,2007年,国家图书馆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交设站申请,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于2008年6月正式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相关专业博士进站开展科学研究。由此,国家图书馆成为目前国内图书馆中唯一一家设站单位。
目前,全国已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69家,其中北京有193家。博士后工作的功效日益显著, 设站规模不断扩大,进站人数不断增加,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并向纵深发展,成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2009.06.20
(新闻来源:文化部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