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合力打造全国群众文学知名品牌——“文化杯”大有可为
 



 
 

  天津市第十八届“文化杯”全国孙犁散文奖评奖部分省市征稿工作会5月7号在东丽区召开。东丽区宣传部长徐树青、市群艺馆馆长李治邦、东丽区文化局局长王玉凤、副局长孟广西出席会议。来自安徽、山东、陕西、四川、甘肃、河南、山西、 河北8个文学强省的群艺馆馆长、刊物主编、文学工作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市群艺馆副馆长刘新森主持。
  会上,市群艺馆馆长李治邦介绍了“文化杯”文学评奖活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自1991年第一届评奖至今,“文化杯”文学评奖活动已经为天津市群众文学事业培养出了一批优秀基层骨干和一支多达二百余人的长期稳定的业余文学创作队伍,促进了各区县群众文学工作的发展。从2007年起,“文化杯”文学评奖活动逐步走向全国, 并逐年增加了资金投入力度和新闻宣传力度。 尤其在2008年增设了梁斌小说奖、孙犁散文奖和鲁藜诗歌奖的冠名,并新增东丽万元大奖,吸引了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共襄盛举。李治邦馆长着重介绍了2009年“文化杯”全国孙犁散文奖评奖的改革和创新,即明确提出只允许业余创作者参赛后,本届评奖将通过各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群艺馆集体选送各地优秀作品参赛,进一步提升“文化杯”参赛作品质量,为各地优秀业余创作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更为有效和开阔的平台。
  东丽区文化局局长王玉凤介绍了东丽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多次主办“文化杯”文学评奖工作的经验和成绩。“文化杯”10年落户东丽区,极大地促进了东丽区业余文学创作队伍的发展,是天津市拥有中国作协会员最多的区县,市作协会员已达四十余人,个人出版专著数量全市第一,《群众作家》刊物连续出刊24年。
  来自全国8个文学强省的群艺馆馆长、刊物主编、文学工作负责人也纷纷发言。 来自山东、陕西、安徽、山西、河南、四川的代表都提到了群众文学发展正被不断边缘化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文学创作活动,由于缺乏组织和辅导基本属于自娱自乐的状态,也因此限制了这些基层创作者文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陕西省群艺馆文学负责人刘新中说,贾平凹、路遥都是从群众文学队伍中成长起来的大作家,正是群众文学这一平台为他们的成长、成熟提供了帮助,在新时期群众文学究竟要怎样做,天津的“文化杯”评奖活动对陕西是个启发。河北省艺术馆馆长马维彬也说,将参考“文化杯”评奖模式推动河北群众文学工作的发展。《四川文苑》编辑涂军娅说,现在各地都受“群星奖”效应的影响,比较重视小戏小品而轻视群众文学创作,但是文学创作正是其它文化活动的基础,没有好的文学底蕴也创作不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她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四川地震后他们策划了一期特刊赠送给灾区百姓, 他们把策划重点放在了小戏小品上,却发现最受灾区百姓欢迎的还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她说她和很多群众文学工作者一样,都希望群众文学也能进入“群星奖”的评奖范畴,使这项能够真正提升基层文化创作水平的工作受到重视、更好地得到发展。甘肃省群艺馆馆长杨炳璋说,天津的“文化杯”评奖活动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群众文化发展领域也是值得推广的特例,应继续推动“文化杯”评奖这一群众文学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做大品牌效应,群众文化需要这样的优秀品牌。
  最后,东丽区宣传部长徐树青对于出席本次会议的各省群艺馆馆长、刊物主编、文学工作负责人再次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希望他们能够共同支持“文化杯”文学评奖活动,将其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优秀群众文学品牌。

                                2009.05.09
                       (新闻来源:天津群众艺术馆 信息员:齐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