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借京津高铁打造高质量“文化圈”
从过去的3小时到现在的28分钟,京津高铁列车自2008年8月1日开通以来,京津两地之间不但交通条件发生了改变,人流、物流、文化流的融通也更为便捷。
为了让更多的外地人品味原汁原味的津味文化,让更多的天津人享受到各种口味的文化大餐,天津正在借高铁努力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文化圈”。
高铁开通火了天津茶馆相声
天津是曲艺之乡,相声在天津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壤,从2006年春节开始,一股久违了的传统相声之风,在京津两地的茶社里兴起,而京津高铁的开通更是带火了天津茶馆相声。
“一壶热茶、一碟瓜子,长衫大褂、扇子醒木,拉长了音调的‘咦’‘嗨’叫好……到了天津,那种扑面而来的轻松和随意的氛围,是任何地方都享受不到的。”一位北京网友在博客上如此形容天津的茶馆相声。
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177号的名流茶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已成为天津茶馆相声的“旗舰”,并成为天津市旅游局唯一一家涉外文化旅游接待单位。
在名流茶馆,专门乘高铁来天津听相声的北京游客小张说,天津的茶馆相声地道纯正,够味儿。
名流茶馆经理于承艳告诉记者,从2000年起,不断有北京听众来此听相声。颇为有趣的是,北京观众成为名流茶馆的主要听众,通常在高峰时占到客流量的三分之一。
坐落在天津市大胡同估衣街上的谦祥益茶楼,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茶楼式小剧场,活跃在天津多个茶馆的三大相声团体每天都要轮番在这里演出。茶楼郭经理说,随着京津高铁的开通,半年时间里大量的北京观众来到谦祥益听相声。据统计,这里每天都有不少于20位来自北京的观众,周末时散座上至少会有四五十位北京观众, 平时每周还要接待两个以上的专门体验乘高铁、 听相声的北京旅行团。
据记者了解,每逢节假日,很多到北京出差或旅游的人,纷纷乘高铁慕名前来天津听茶馆相声。“不听天津茶馆原汁原味的相声,就等于没有到过天津。”很多外地游客发出如此感慨。
演出公司借高铁优势到天津举办演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京津高铁的开通,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人品味到了原汁原味的津味文化,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演出公司、 演出团体来天津寻找商机, 给了天津观众欣赏各种文化演出的机会。
今年2月12日, 北京巨龙文化公司与天津大剧院合作, 首次将赖声川的经典作品《 暗恋桃花源》推上了天津舞台,让很多喜欢话剧的天津观众大饱眼福。
天津大剧院经理高智告诉记者,《暗恋桃花源》之所以来天津演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中了高铁带来的交通便利。高铁的开通,节省了演出公司的成本。
高智说:“到北京演出的高水平艺术团体很多。京津高铁没开通之前,这些艺术团体很少到天津来,高铁开通以后,一些艺术团体会考虑在天津加演一场。道理很简单,有的演出结束后当天就能返回北京,降低了演出成本。”
高智告诉记者,借助高铁优势,天津大剧院通过实施强强联合的演出联动策略,先后与各地十余家演出公司、传播媒体等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让更多的演出来天津,让天津百姓看到更多的高质量演出。
记者注意到, 京津高铁开通后, 天津的演出确实明显增多了, 比如大型原生态歌舞乐剧《 藏谜》、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小沈阳巡回演出、纵贯线演唱会等。
打造更高质量的“半小时文化圈”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的一项调查发现,高铁开通以来,每天有59对次列车在京津间往来,已累计运送乘客超过1000万人次。这些乘客中,近六成是北京人。
在日前举行的京津两地旅游产业合作座谈会上,京津双方一致表示,希望尽快实现京津双向旅游分别达到1000万人次的目标,拉动消费至少100亿元。
业内专家指出,让北京人来天津进行文化消费其实大有文章可做,也大有潜力可挖。京津高铁不仅仅是一条路,更重要的是给两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天津应在旅游先行的思路下,从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做起,打造一个更高质量的“半小时文化圈”。
天津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赵华告诉记者 , 为进一步彰显天津独特的民俗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增添“乘高铁、游津城”的传统文化色彩,天津的群星剧院、中华剧院、中国大戏院等将推出一批京剧、评剧、话剧、梆子、曲艺、音乐等精品节目,充分展示天津文化特色。
天津市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朱义海表示, 除了继续打好天津作为曲艺之乡这张牌外, 从长远来看, 作为国际大都市, 天津还应该打造一台能充分展示天津文化特色的节目,让外地人在天津“站”得住、“留”得下。
据赵华透露,天津目前正在津湾广场打造一个集剧场、影院、高端餐饮娱乐、时尚购物中心等业态的国际化商业聚集区。 在这个聚集区, 天津将打造一台别具一格的歌舞节目,提升天津的文化内涵。
2009.05.01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网——天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