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立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日召开非遗工作推动会,来自全市18个区县的非遗工作负责人兴奋地介绍了我市各地区非遗项目的发掘与保护抢救情况,第二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正紧张进行。
第一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30项。今年,普查范围将进一步扩展到全市所有区县,不漏线索,不漏村镇(街道),不漏项目,在普查中全面收集文字、照片、音像、实物等详尽资料。市文化局将根据普查结果,编辑出版《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典》。第二批申报项目要求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的特点,在当地有较大影响。此次申报的非遗项目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从现在起至5月底,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对所有提出申请的项目进行审核、筛选。6月1日起, 将组织专家对符合条件的申报项目进行评估、 论证、公示,然后提请审议并报市政府批准。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新成立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表示,要有计划地组织专业培训和工作交流,逐步建立起一支符合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色的基层专业队伍。
2009.04.30
(新闻来源:今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