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展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和平区第一批2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授牌保护
 

  3月16日,和平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授牌仪式在狗不理大酒店举行。 市文化局局长赵鸿友、副局长金永伟,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盛如,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苏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维芬,副区长庞学光,区政协副主席刘天锁出席仪式,并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授牌。
  和平区是本市的商业中心,老字号企业较为集中,它们蕴涵多种传统手工技艺和杂技、曲艺等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显示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直以来,和平区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纳入2009年20项重点政务目标。经过普查、挖掘和专家论证,把属于“传统手工技艺”范畴的狗不理包子制作工艺、老美华的“三寸金莲”坤尖鞋、杭元鞋等4种千层底手工鞋、 津派旗袍等两种服饰制作工艺、金星义聚永的五加皮等3种名酒制作工艺、盛锡福的传统毡帽、 草帽制作工艺;属于“杂技与曲艺”范畴的王殿英古典戏法、张万年御板书;属于“民间文学与口头传承”范畴的天津地方歌谣和津味儿吹喝; 属于“体育与竞技”范畴的天津纸牌、麻将文化、毕氏一指禅拿手推; 属于“民间美术”范畴的侯派京剧脸谱等共计20项列为和平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挂牌保护。
  张盛如讲话强调,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按照“以经济带动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要求,在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做了多项工作。他要求,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建设、发展与繁荣中的重要作用,更加自觉、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仪式上,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了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专家组对20个项目进行了介绍和展示;项目传承人代表进行了发言。职工艺术家和曲艺团演员分别对张万年御板书、王殿英古典戏法进行了表演。
  市文化局社文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参加仪式。

                                2009.03.18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网——天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