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持续了两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将落下大幕。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最全的一次传统技艺大展,受到了中外观众的盛赞。每天前来参观的观众都超过上万人。
大展上,从精美的唐卡绘制到精微细腻的无锡绣、从流传近千年的藏族手工雕版印刷技艺到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的陶瓷制作,涵盖衣、食、住、行、医等九大门类的众多传统手工技艺以现场展演形式首次大规模亮相,让海内外观众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博大。
作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代表魏国秋,也参加了此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大展,每天为观众进行风筝的制作和绘画表演,很多外国友人看了魏国秋的风筝制作过程都十分惊讶,连连拍手叫绝。佛得角驻华大使馆秘书何塞被这些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风筝深深地吸引了,现场就拿起了竹条跟着魏国秋学起了做风筝。不少外国驻华大使也在其展位前驻足,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整个风筝扎制的过程,并邀请魏国秋到他们国家传授风筝制作的技艺。
此次活动的另一个重大收获就是,我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将出台。在这次非遗保护论坛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负责人明确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已进行进一步修改,进而正式立法,这将使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据悉,我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自2003年便开始酝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负责人还表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要严加防范并打击借生产性方式保护之名,行以假乱真、粗制滥造、行见利忘义之实等一切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行为。“而这些光靠专家忧虑、媒体呼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法可依。”他还强调,非遗保护工作中,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009.02.24
(新闻来源:天津市群众艺术馆 信息员:齐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