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不朽的丰碑
                   ——纪念平津战役胜利六十周年
   
                       更多图片>>   
 

  弹指一挥间,平津战役胜利已整整六十个春秋了。但时光的流逝永远冲淡不了凝固的历史,平津战役以她波澜壮阔的辉煌篇章被永远镌刻在了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我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下,在东起唐山, 西至张家口500公里长的战线上对华北国民党军展开一场战略决战。经过64天的浴血奋战,我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战役创造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绥远方式”,对尔后通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解决国民党残余部队提供了经典的范例。
  一、 平津战役的胜利是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高超、灵活的军事指挥艺术的精彩展示。
  平津战役是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在分析权衡整个华北敌我态势的基础上,适时推出的一盘好棋。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成为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随时可以入关作战。 中央军委高瞻远瞩、 审时度势,根据傅作义集团在固守平津的同时,又有南撤西退的迹象,决定提前发动平津战役,并制定了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分割包围、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
  为防止傅作义率部西撤, 1948年11月中旬, 中央军委、 毛泽东主席电令华北3兵团撤围归绥(即呼和浩特)、华北1兵团缓攻太原、华北2兵团在阜平集结待命,阻敌西逃。同时命令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几处敌人,防止其从海上南逃。
  考虑到蒋介石、傅作义认为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刚结束后不会迅速入关这一心理状态,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决定将计就计,要求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但在入关行动上要隐蔽。并电令东北局、新华社以及东北各广播电台在东野入关后的两个星期内,多发沈阳、新民、营口、锦州各地我东野主力部队庆功、祝捷、练兵、开会的消息,以迷惑敌人。
  平津战役共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实施“围而不打、”、“隔而不围”战略。“围而不打”是对已经包围的张家口、新保安两地之敌只做包围而不做歼灭,以使傅作义难下从海上撤退的决心;“隔而不围”是对北平、天津、塘沽等地之敌只做战略包围和分割,隔断其间的联系,而不做战役包围,待时机成熟再做最后歼灭。第二阶段,先打两头,逐次攻取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第三阶段,争取傅作义率部起义,和平解放北平。
  按照原来的战略部署,我军是准备先拿下塘沽再打天津的,但在塘沽进行试攻和地形侦察后,发现塘沽盐碱地较多,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塘沽守军利用停泊在海上军舰的优势,对我军进行猛烈的炮火阻击,部队伤亡较大。攻取塘沽的目的是想阻止北平、天津敌军从海上逃跑,如果改打天津也同样能起到这一战略目的,对平津战役的全局没有大的影响。在对塘沽地形和敌情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平津战役前线司部向中央军委转达了基层指战员的建议,提出了停止进攻塘沽,集中东野几个纵队主力攻打天津的主张。中央军委了解具体情况后,同意了这一战略部署的调整。事实证明,这一调整是完全正确的,充分体现了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及我军指挥员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的作战指挥艺术。
  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正式打响,华北三兵团向张家口之敌发起进攻,傅作义急忙派其嫡系新保安的35军西进解救,正中我调虎离山之计。等傅作义明白我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入关的消息急令35军回撤北平时,为时已晚。敌35军被我华北2兵团围困于新保安。12月22日, 敌35军被歼;24日,张家口解放。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战役打响,15日天津解放。天津的解放给北平国民党军沉重的打击, 在我北平地下党组织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大力协助下, 傅作义将军审时度势,率部起义,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在整个平津战役中,傅作义国民党集团在战略上始终被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牵着鼻子走,恰如一个任我摆布的棋子。 整个战局基本上是按我军预定的战略部署进行的, 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高超灵活的军事指挥艺术。
  二、 平津战役的胜利是我军团结协作、决战决胜精神的充分体现。
  平津战役的胜利是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和地方部队协同作战的结果。
  1948年12月11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平津前线司令部,同日致电华北军区、华北局、东北野战军,指出“攻击平、津、张、唐诸敌之作战业已开始。这是一个巨大的战役,不但两区野战军应归林、罗、刘、谭统一指挥,冀中七纵及地方兵团,亦应统一指挥”。从此,平津前线司令部成为指挥平津决战的重要中枢,担负了整个战役的谋划和具体部署工作。
  在平津前线司令部的统一领导下, 东北野战军、 华北军区部队及地方部队发扬协同作战的精神,对华北国民党守军展开了全面攻击。华北2兵团一举歼灭了傅作义王牌35军,歼敌1.9万余人;华北3兵团、东北野战军4纵及内蒙古军区部队一部,合力围歼了张家口守敌5.4万余人。 随后,华北2、3兵团移兵北平,从北面和西北面对北平守敌形成包围,而东北野战军则从北平的东南面实施包围。之后,两大军区主力部队又通力配合,共同切断了平、津间的交通联系,保证了东北野战军几大纵队顺利解放天津。
  在东北、华北两大军区部队的协同作战下,我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发扬了决战决胜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比如,华北军区部队为完成作战任务,在数九寒天中几次以血肉之躯,以顽强的意志趟过冰冷刺骨的洋河围堵敌人;在攻打天津的东局子战斗中, 我东北野战军第44军某连在战斗结束后,全连130多人连同炊事班在内只剩下了20多人,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在整个平津战役中, 我人民解放军共计伤亡38508人,其中牺牲7030人。受纵队奖励的英模和功臣共有148人。正是这些英烈们用鲜血赢得了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
  三、 平津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有力诠释。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军队必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平津战役的胜利,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广大人民的无私支援。
  在“一切为了前线”精神的指引下, 我东北、 华北两区人民誓以一切人力、物力支援平津战役。人民群众组织了担架队、运粮队、修路队等多个支前团队,冒着炮火到前线抢运伤员,运送军粮、疏通道路;同时大力恢复发展生产,保障作战物资供应;两大区群众还纷纷送夫送子上战场,掀起了拥军拥属的热潮。 如,遵化县组成的万人担架团, 在平津前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出征前,立下了“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的诤诤誓言。为了不让伤员负第二次伤,在炮火纷飞中,担架队员们不顾一切用身体掩护伤员;在抬运伤员路途中,有的担架队员还拿出自己吃饭用的碗、喝水用的茶缸为伤员接屎接尿,这种胜似亲人般的照料,感动得伤员们热泪盈眶。又如,我工程兵部队抢修滦河大桥时缺少材料, 消息传出后, 冀东人民紧急动员,砍伐树木,做成枕木运送到工地,有的还把自己准备盖房用的大梁木也献了出来,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协助我工程兵部队及时抢通了滦河大桥,保证了军运的畅通。
  正是东北、华北人民无私的支援,平津战役才能顺利实施,并取得决定性胜利。战役期间,支前民工共计154万余人, 出动担架2万副, 小车2万辆,大车38万辆,牲畜100多万头,船只1800多条,运粮1.5亿公斤,副食品0.5亿公斤,柴草 2.7亿公斤,修路 7000公里,架桥 372座。 人民群众的支援有效地保证了百万大军的作战需要,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这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
  时值平津战役胜利六十周年之际, 撰此小文, 权且作为对平津战役的纪念和对英烈们的缅怀吧。
  平津战役——共和国史册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2009.02.04
                (新闻来源:平津战役纪念馆 信息员:刘光欣 张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