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第29届奥组委、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的重要文化名片,形成奥运期间奥运与文化交相辉映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故事”小屋继续保留并全程开放,以更加精彩的展品、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周到的服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奉上丰盛精美的文化大餐,为喜庆的节目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中国故事”天津“祥云”小屋反响极大,深受观众欢迎。每天游客如织,络绎不绝,参观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动,火爆场景远甚奥运时期,门前常常排起几十米的长队。整个国庆假期观众的热情一直高涨,丝毫未受到假期和天气的影响,雨天人们仍冒雨穿梭于小屋抓紧参观。天津小屋每天约有3万人次, 整个假期接待观众达20万人次左右。沿着“天津欢迎你”字样的入口过道,穿过极具中国特色的朱红木门,就来到了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精品荟萃、津味浓厚的天津艺术天地。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的观众都对天津技艺高超、制作精美的民间艺术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和由衷的赞赏,无不为一尊尊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的泥人张彩塑,一幅幅色彩明艳、喜庆吉祥的杨柳青年画,一张张线条细腻、活灵活现的天津剪纸等天津民间艺术魅力所折服,所震撼:发须苍白、静心做画的《齐白石》泥人彩塑宛如重生;爷孙下棋,孙子仰头朝天的志得意满与爷爷低首拈须的苦思冥想形成鲜明对比的《对弈》泥人相映成趣、令人叫绝;怀抱金鱼、口吐吉语的最具代表性的《连年有余》年画使人顿觉喜庆扑面而来......观众在精美的年画和泥人前合影留念成为固定的动作。由于人流拥挤,不少观众都在意犹未尽中被冲走,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有的人甚至不止一次回来细细品味,充分领略天津文化的魅力。
兴趣浓厚的观众除了驻足品味欣赏、拍照留影,还提出不少有关天津文化艺术的问题,工作人员都不厌其烦,细心解答,尽可能提供观众满意的详尽答案,为他们勾勒出一幅简明完整的天津民间艺术图景, 面积不大的“小屋”俨然成了天津民间艺术普及与推广的“大课堂”。 这些都让每天站立十几个小时、不停讲解的工作人员忘却了身体的疲倦,感到干劲十足。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播者,文化之脉就是在这样的传递中生生不息,从而发扬光大。
工作人员的现场制作和观众互动,是观众最期待的环节,总是吸引到众多的观众围观,观众惊叹于普通的泥巴能魔幻般地变成活灵活现的泥人,有的孩子忍不住触摸来探个究竟。每一件艺术品的诞生让他们充分领略到津门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民间底蕴。在这个舞台,全国人民的认可和喜爱是对天津民间艺术的最大激励。
历时三个月的天津“祥云小屋”一直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十一”黄金周相伴同行,出色完成了传播文化、宣传天津、扩大影响的任务。如今“十一”结束了,天津小屋也将告一段落,但天津文化传播与传承、发展与创新仍将继续。
2008.10.13
(新闻来源:天津市文化局社文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