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伯苓校长 百年梦圆
 
 

  一百年前他建议中国参加奥运会,百年后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五环旗飘满京城,鸟巢飞舞中华龙。百年圆得奥运梦,一瓣心香祭伯翁。”昨日,南开大学张伯苓半身铜像前,摆满了写有“奥运先驱 百年圆梦”等条幅的花篮。
  中华儿女期冀了一个世纪、努力了一个世纪,也苦苦等候了一个世纪的奥运会,昨晚终于在北京拉开了大幕。静静的南开园内,一位老人也在冥冥中欣慰地笑了,他就是南开大学的老校长、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
  昨日上午一大早, 南开大学各院系的学生便自发来到张伯苓铜像前, 怀着对老校长的崇敬之情,擦拭铜像上的尘埃。张伯苓先生的嫡孙、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元龙也捧着鲜花来看望爷爷。 身穿“志愿者”T恤的何大爷在张伯苓先生铜像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的奥运梦圆了,人们纷纷来到张伯苓先生的铜像前共同缅怀第一个将奥运梦想根植在中国的奥运先驱。
  站在祖父的塑像前,张元龙说,一百年前张伯苓的奥运梦想也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作为张伯苓的后人、作为一名中国人,自己感到非常自豪。中国办奥运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责任。祖父与中华民族的奥运梦想实现了。
  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梁吉生教授激动地说:“一百年前,张伯苓先生以大无畏的精神,喊出了中国要参加奥运会。今天我们欢呼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时候,应怀念这位伟大的巨人,继承他的奥林匹克理想,把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
专访张伯苓先生嫡孙张元龙
  记者:奥运会开幕了,大家都来纪念张伯苓先生,您有何感想?
  张元龙(以下简称“张”):举办奥运会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奥运会开幕,这个时刻非常重要,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中国为参加奥运会拼搏了一百年。没有中国十三亿人的参加,奥运会是不完整的;不在中国举办奥运会,这是奥运会的巨大遗憾。祖父在一百年前就说出了中国人的心声。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今天来告诉他。
  中国为奥运会努力了一百年,这一百年里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这一百年毕竟过去了,如果祖父还健在,他一定希望下一个一百年中国会更精彩;现在,祖父的奥运愿望实现了,我们还要为更新的愿望去努力。
  记者:张伯苓先生是中国奥运先驱,您如何看待奥运会在中国举办?
  张:我们中国人实现奥运梦的过程,是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过程。奥运会搭建了一个平台,把全世界联系在一起。在敬佩先人梦想的勇气和追求执著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告慰他老人家。
  记者:张伯苓先生在一百年前提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的构想,您认为他在当时提出这样的想法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张:我觉得最重要的意义便是他在一百年前就隐隐约约感觉到,中国必须与世界接轨,必须要与世界同步。世界的全球化从那时起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中国要参加奥运会,就是要走出去,拥抱世界。
  记者:作为张老先生的嫡孙,从家庭的角度来说,您现在是怎样一种心情?
  张:祖父一百年前提出这个构想,在我们这一代实现了。作为他的家人,我的心里当然是非常激动的。我们的家庭能和奥运联系在一起,还能有幸为奥运在中国的历史做了些整理工作,这是非常幸福的。他的梦想不仅仅是我们家族的梦想,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梦想。
  记者:张老先生崇尚体育的精神对您有什么影响?
  张: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让体育在我们家庭中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 我认为“体育”回归最简单的意义,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当然还包括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体育带给我们的精神。

                              2008.08.09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