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敦煌宝物 揭开面纱
 

  7月24日,由天津市文化局 、甘肃省文化局主办 ,天津博物馆 、敦煌研究院承办的《丝路放歌 情系奥运——2008年天津敦煌艺术大展》将在天津博物馆揭开神秘的面纱,作为本次敦煌艺术大展唯一的平面合作媒体,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 每日新报 》将对此次展览进行全方位地关注。
  敦煌石窟和敦煌藏经洞文献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无与伦比的价值,不仅受到了中国学者的极大重视,而且吸引众多外国学者竞相研究,敦煌学在20世纪国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大放光芒。敦煌艺术宝藏得到精心保护,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爱和欣赏,每年都迎来数以万计的四海宾朋旅游观光。
  艺术包装 同比复原
  自3月29日敦煌国宝进津后,全部封存在天博的库房中,随着展览的日益临近, 昨日数十个大箱子重见天日——从今天开始,敦煌艺术大展的布展工作将全面展开。在天博辟出的1600平方米的展厅中,将复制5个洞窟,同时10件敦煌彩塑临摹品、50幅敦煌壁画临摹品、 25件敦煌藏经洞绢纸画临摹复制品、10件敦煌石窟文物真品、10件敦煌花砖以及20件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将一一入驻。届时,津城观众将一睹敦煌文化的神秘与博大精深,感受世界文化遗产所带来的震撼与冲击。
  为了更好地打造这一规模宏大的敦煌艺术大展,天津博物馆以巨大的投入对展厅进行大规模的艺术化设计与包装,将天博的实体内立面与敦煌莫高窟外景的喷绘外立面做了一次艺术性结合。
  昨日,进津多日的敦煌宝物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在经过开箱安装后,敦煌大展的布展工作即日起将展开。在天博专门辟出的1600平方米的展厅中,5个同比例的精美复原洞窟, 运用了敦煌特有的棕灰色以及象征喜庆吉祥的红色,并且将提取敦煌的沙子、石材等作为装饰元素,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力图全方位展现出敦煌的华美、神秘与博大精深。
  立体陈列 重点除湿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敦煌研究院的李先生,据他介绍,整个布展过程将持续半个月,头三天将全力以赴搭建复制敦煌洞窟所需的框架,大概在7月8日左右开始将敦煌藏经洞绢纸画临摹复制品、敦煌壁画临摹品等上裱在框架上,“开始做的工作就像搭积木一样,根据天博展厅的实际情况,尽量再现敦煌洞窟的原貌。”
  由于此次大展的展品众多,天博将采取“立体式”陈列——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将在平行展柜中存放;一些器物、敦煌石窟文物真品将在立式展柜中展出;而复制洞窟中的天王、菩萨等塑像将采用“裸露式”展出,与观众零距离接触。
  因为现在津城已进入雨季,湿度较大,而敦煌当地很干燥,大部分展品如壁画复制品无法适应如此的潮湿,因此,布展过程中,除湿将是一项重任,必须将展厅的湿度全力控制在30%左右。李先生说,尽管此次展出的如壁画等一些展品属于复制品,但由于敦煌石窟是不能搬动的宝物,因此展出壁画等复制品是唯一的途径。在本次展览中,很多复制作品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一些美术大师完成的,他特别强调说:“临摹、复制品超过50年就是文物了。”可见采取适当保护措施的必要性。
  布展完毕的天博能否为观众呈现出敦煌石窟的原貌呢?李先生卖了个关子,“你去想象吧!到时候5个复制洞窟在你面前,飞天起舞、 佛像庄严……另外天博的大门口会立起两个‘ 力士 ’把门,一楼大厅横躺一尊涅槃卧佛……怎么样,很神秘、很值得期待吧?”

                              2008.07.05
                     (新闻来源: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网——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