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确立“文化遗产日”以来, 今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在此期间,市和各区县文化系统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积极组织了形式多样、丰富生动的非遗展示、讲座等宣传活动,多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市文化遗产的成就。活动的开展对进一步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发展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示民俗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活动期间,部分区、县和单位开展非遗和民俗文化展览,旨在扩大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了解,唤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崇敬与珍爱之心。
天津杨柳青画社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举办“天津杨柳青年画”艺术展活动,除展出百余幅艺术精品外,年画工艺表演也将精彩亮相。河西区各街道办事处在天津博物馆一楼展厅联合举办“民间剪纸艺术展”;和平区文化宫和区印纽研究会、塘沽区文化馆、汉沽区文化局和区农村工作委员会、西青区文化局以及蓟县文化局和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也都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展览宣传。
让文化走进百姓,共同参与保护传承
开展不同形式的非遗或民俗表演,让文化走进百姓,让观众了解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涵,使公众成为保护的参与者、享用者和传承者。6月14日晚, 天津京剧院在中国大戏院将举办“纪念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专场演出” , 阵容强大, 包括非遗传承人张幼麟在内的多位津、 沪名角参演。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宝坻区文化局与天津评剧院将共同承办“宝坻杯”天津市首届评剧票友大赛获奖选手展演。河西区、红桥区、津南区及和平区分别开展挂甲寺街法鼓花会(国家级非遗名录申报项目)、旱船和腰鼓表演、葛沽镇“宝辇”和咸水沽镇 “海下文武高跷”等民俗特色表演。
举办“非遗”讲座,提高保护意识
和平区、河东区、塘沽区组织举办非遗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就关于非遗保护的有关工作进行辅导培训,届时, 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 居委会文化室的文化干部及群众都将集中参加培训,提高基层单位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汉沽区6月12至13日,在汉沽区杨家泊镇高庄村举办国家级“非遗”申报项目“汉沽飞镲”保护工作座谈会;河西区文化局、天津博物馆主办《京胡捩控法探幽》讲座,于6月12日在天津博物馆报告厅举行。
加强调查研究,普及遗产知识
红桥区政协文史委、 区文化局联合组织专业人员, 搜集整理红桥区民族民间艺术现、遗存资料,计划于年底编纂出版《红桥区民族民间艺术摘录》;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非遗项目图书《艺林拓荒广记-王树村文集》。文化遗产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对于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8.06.11
(新闻来源:天津市文化局社文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