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早在[清]道光年间在天津城乡已经出现了演出活动,其艺术形式在天津繁衍和发展很快。经过几代人艰苦努力,形成了以何景云(何达子)、魏联开(元元红)及女伶小香水、金钢钻等人为代表的“卫梆子”天津的表演风格。当时,天津戏曲舞台上河北梆子已风靡一时。河北梆子女伶在天津唱红后,影响了一批人,且人才辈出。1949年后王庆林(银达子)、韩俊卿、梁蕊兰、葛文娟、金宝环、王玉磐等一批优秀演员又活跃在舞台上,形成了“卫梆子”的强大阵容。五、六十年代是天津河北梆子繁荣发展的时期,不仅组建了天津河北梆子剧团、天津小百花剧团等演出团体,而且创作整理了许多优秀剧目以作为天津的代表剧目。 2006年5月河北梆子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为了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振兴河北梆子艺术,促进河北梆子艺术爱好者的联谊和交流,2005年经北京、天津、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磋商,拟定每三年轮流举办一次三省市的河北梆子票友大赛,并于当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了首届冀京津河北梆子票友邀请赛获得成功,产生很好的社会影响。
由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北京群众艺术馆、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天津市塘沽区文化局、天津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天津河北梆子剧院主办;天津市塘沽区文化馆承办的第二届京、津、冀河北梆子票友邀请赛,将在2008年10月在天津市塘沽区举行。参赛队以京、津、冀群众艺术馆为单位组队,参赛选手均以彩唱形式参赛。
北京市、河北省各选派6名选手参赛, 天津市选派8名选手参赛。参赛时间不少于8分钟,不得超过13分钟。
本届邀请赛将设一等奖6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
2008.05.30
(新闻来源:天津河北梆子剧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