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成功的汇演,可喜的收获
             ——写在第三届中国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闭幕式之际
 

  由市文化局、和平区人民政府、今晚传媒集团、天津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华夏神韵——第三届中国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于9月20日至11月23日在天津举行,历时两个多月,来自全国8个剧种的13个院团、2000多名演员先后亮相津城,为广大观众奉献35台优秀剧目,可谓民族戏曲的一次辉煌展演。展示了民族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交流了民族戏曲艺术创新的成果,促进了戏曲演出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天津戏曲名城的地位,丰富和满足了广大戏曲观众的审美要求,同时,大汇演恰逢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后,丰富多彩、接连不断的戏曲演出也为十七大的召开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文化氛围。
  一、剧种纷呈,百花齐放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遴选民族戏曲大汇演的参演剧目,首先要立足于对民族文化以及饱含其中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与推崇。本届大汇演集八大剧种35台优秀剧目于其中,题材广泛,立意深刻,剧种纷呈,形式多样。35台戏曲剧目中传统的经典剧目是大汇演的首选;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新编剧目是重点;京剧精品剧目与展示民情民俗、彰显地域文化的地方剧种交相辉映、各领风骚 ,形成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的斑斓胜景 。现代京剧《华子良》和曲剧《正红旗下》等参展剧目曾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越剧《春琴传》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入选剧目,此外,还有京剧《龙凤呈祥》、《白帝城》、《 百花公主 》、《楚汉相争》、《神州梅韵》、《定军山》、《梅妃》,经典翻新剧目越剧《梁祝》和评剧《朱痕记》,昆曲《 1699-桃花扇》,黄梅戏《红楼梦》,河北梆子《秦香莲》、《盱筲恨》、《龙凤呈祥》,豫剧《白蛇传》和《大祭桩》等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可谓好戏连台,盛况空前,开幕式名家名段演唱会、河北梆子演唱会和评剧名家演唱会也成为本次大汇演的看点。既满足了天津观众偏爱于传统戏偏爱于京剧的特点,同时把评剧、河北梆子、豫剧、黄梅戏、越剧、昆曲、曲剧等剧种也融于大汇演,反映出戏曲舞台多姿多彩、剧种繁多、繁荣发展的勃勃生机。
  二、名家新秀,各领风骚
  有人说戏曲是以演员为“中心”的,这话确有一定道理。观众来看戏,多数是冲着主演来的。本届大汇演即为名家名角捧场,又为梨园新秀搭台,也给天津观众创造一个欣赏名家名角的机会,在为期三个月的活动中,共有近2000名演员,48位梅花奖得主,10多位青年才俊先后登台亮相,为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场丰盛的戏曲大餐。艺术家李世济、李鸣岩、李维康、耿其昌,李经文,杨乃彭,薛亚萍、崔连润、刘玉玲和虎美玲等人的表演炉火纯青、游刃有余;京剧奚派演员张建国以其宽厚、圆润的嗓音充分展现了他唱腔的严谨工整、韵味浓郁、委婉流畅的艺术特点;黄梅戏演员吴亚玲、李文、蒋建国等人的精彩表演带给观众久违的欣赏愉悦 ;越剧艺术家茅威涛扮相俊美,气度非凡,细腻传情,她的表演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将观众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演出结束之后热情的观众久久不愿离场;江苏省昆剧院一批平均年龄仅为18岁的青年演员唱做俱佳,把昆曲的艺术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章益清和蔡浙飞等新生代越剧演员能充分把握戏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表演真挚动人,将爱情演绎得震撼人心、催人泪下。“戏无情不感人,戏无技不惊人”,正是这些艺术家和年轻新秀的精湛表演,使得观众领略到京剧的气势宏美,评剧的亲切自然,河北梆子的高亢激越,昆曲的清丽抒情,黄梅戏的淳朴流畅,越剧的柔婉细腻,豫剧的真切感人,北京曲剧的通俗易懂。
  三、观众捧场,热情文明
  说到发展戏曲,那就要了解戏曲本身的要素,我认为演员、剧目、观众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在三者之中观众是戏曲发展的基石,有了观众,也就有了培养演员的土壤,排演新剧目的动力,演员越唱越好,观众也就越来越多,这样便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第三届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连演八大剧种35场戏曲,周期短,剧目多,规模大,这对戏曲观众的承受能力是一个考验,但从今年的售票成绩看 ,天津戏曲观众较之前两届明显增多,共有近4万人次观看了大汇演的演出,许多观众连续看戏,有的还与戏曲名家组织联谊活动,进行艺术交流。经过了三届戏曲大汇演,天津在培育戏曲观众方面又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一批青年学生走进了剧场,沉浸在民族戏曲艺术的享受之中,戏曲后继有人 ,观众代代传承 ,这就是天津戏曲名城的地位的生命力之所在。
  为什么许多戏曲观众面对同一出戏能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对剧情熟悉得几乎倒背如流,很多人还能演上几段,是什么吸引他们一次次走进剧场反复观赏?原因是天津观众有爱戏懂戏的热情。如今观众的欣赏水平在提高,已不是简单的欣赏戏中的情节和矛盾冲突,而是陶醉于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技艺和意境之中,他们喜欢在出彩处吼上一声—“好”,更知道陶醉于戏曲的优美意境,是艺术和欣赏的最高境界,他们懂得欣赏舞台上的那份精彩,该鼓掌的时候毫不吝啬,剧场内台上台下相互感染、交相辉映,使人置身于纯粹的以戏传情、以戏会友的艺术氛围中。
  前不久《今晚报》发表了中央电视台戏曲导演许玉琢的一篇文章《镜头中的天津戏曲观众》,他对天津的戏曲观众称赞有嘉。如果许老师是从镜头中看到了天津观众的优长,而我作为大汇演的亲历者,更是从现场看到了天津观众的风采,突出的印象是:热情又文明,挑剔而宽容,捧老不拒新,唯求得认真。
  四、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天津
  为了让平日奋斗在天津城市建设第一线,从事着最苦最累最危险工作,默默地为天津市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的来津务工朋友们也有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为了让河南籍在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天津生活,感受到第二家乡的温暖,并慰藉他们的思乡之情,为了让这些弱势群体也能有机会欣赏到戏曲文化,第三届大汇演主办单位邀请1400多名河南籍在津务工人员免费观看精彩的豫剧表演,为他们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并通过中国移动天津公司的“我爱我家”活动为他们送去一片温馨。一位观看演出的进城务工人员表示,能这样被天津人关心着、惦记着,真挺幸福的。他感觉自己享受到了平等、尊重和被关注,自己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为天津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许多大学生都对戏曲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毕竟他们没有经济来源,也少有机会接触戏曲,为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民族戏曲艺术的兴趣,培育新的观众力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观众走进剧场,使戏曲观众代代传承,主办单位特意安排了大学生观摩场,学生们能免费欣赏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现代京剧《华子良》等优秀戏曲,使他们在剧场亲耳聆听艺术家们的浅吟低唱和挺拔高亢,欣赏和享受民族戏曲优秀艺术成果。主办单位这种关注弱势群体的做法不仅创造了社会价值也为创建和谐天津做出了贡献。
  五、精心策划,积极运作
  大汇演是市文化局等单位依托天津独特的文化优势,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之一,已成功举办两届,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在策划剧目、企业参与、新闻宣传、培育观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突破。为了推动民族戏曲艺术走入市场,主办单位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首次吸收民营文化公司参与此项活动,这既是一次戏曲走向市场的大胆探索,也是一次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尝试。天津演出公司、和平区文化局和中国大戏院等承办单位在先期策划期间,积极了解市场行情,有的放矢地选择演出剧目 ,确保剧目质量,并制定了营销策略和计划 ,预策演出的效益、特定观众群、观众的数量等,坚持高质量剧目低票价营销策略,对最高票价作了限制,大量增加百元以下演出票,以满足广大市民的观赏需求,为大汇演的成功举行作了精心的准备,使戏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中国农业机械华北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和天津市邮政公司等企业的积极参与,不仅有利于民族戏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也让企业在“大汇演”中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市场回报。一方面,扩大了企业自身的影响力,塑造了企业形象,推销了企业产品,另一方面,拉动了票房,调动和刺激观众的欣赏愿望,从而赢得良好的票房收益,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同时,为了使大汇演能够做到了家喻户晓,提高票房收入,本届大汇演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各媒体积极配合,各显其长,充分发其宣传优势,积极介绍大汇演的概况、推介剧目和演员,引导提高观众审美情趣,造成宣传推广上的强大声势。
  面对戏曲市场的不景气,搞这样一场戏曲盛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在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协助,承办单位的积极运作下 ,第三届大汇演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使参演院团、承办单位、协办企业、戏曲观众多方受益,达到共赢,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7.12.12
                      (新闻来源:天津市文化局产业处 张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