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津京沪杭专家聚首 畅谈话剧百年历程
                ——“话剧与天津”学术研讨会系列报道之一
   
 

  素有“北方话剧摇篮”之称的天津,在全国各地隆重举行“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之际,也精心准备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从8月份开始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和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先后推出了《望天吼》《雷雨》《原野》《日出》《第七片花瓣》等津味话剧、经典剧目和儿童剧。此间,太原市话剧团、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分别带来话剧《击釜雷鸣》和《宝贝儿》参加展演。
  时值岁末,各项纪念活动已近尾声,而11月10日至11日由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承办的“话剧与天津”学术研讨会,又为这次活动增添了精彩的一笔。会上,既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从事话剧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谭霈生、丁涛、宋宝珍、曹树钧、洪忠煌等,又有我市赵大民、焦尚志、罗澍伟、张春生、崔国良、黄殿祺、李郁文等专家及中年学者万镜明、刘恒岳、张浩等,市文化局副局长游庆波、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钟海、著名表演艺术家路希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所长万镜明主持。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发表了《话剧的振兴与话剧人的使命》《天津话剧源流小记》《南开话剧对中国话剧开创性的贡献 》《 天津话剧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话剧在天津及话剧“莎士比亚化”》《从中国话剧史上的几个现象谈话剧的走向》《曹禺的成才之路》《从高校话剧演出看天津戏剧》等学术见解,回顾历史、关注现实,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前瞻性,其学术价值远远超出了会议预期的效果 ,特别是对于如何回归话剧艺术本体 ,如何真正理解艺术大师和艺术经典 ,如何走向新的百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冷静 、客观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
  “话剧与天津”研讨会已圆满结束,与会者带着对中国话剧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和自省开始了新的探索。天津剧作家赵大民特为研讨会的召开赋《沁园春》一首:
  话剧百年,人生百态,尽入戏文。昔先贤瀛岛。初载春柳;南开新剧,比翼青云。匡谬移俗,振聋发聩,一曲《茶花》美奂轮。从兹后,便洋为中用,星火传薪。春风又绿津门。恰芳草连天绵古今。正百花园里,群芳竞艳;九河汇海,虎啸龙吟。社会和谐,文坛兴旺,百丈氍毹奏大钧。当此日,看千红万紫,天地长春。
                           2007.11.13
                  (新闻来源:天津市艺术研究所 信息员:杨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