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本市重点精神产品创作生产喜讯频传。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电影《两个人的芭蕾》、京剧《妈祖》等10部作品分获优秀作品奖和入选作品奖,市委宣传部荣获“一等组织工作奖”;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获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电视剧《 凤阳情 》《玉碎》获第26届中国电视剧“ 飞天奖 ”;电视片《 解读皇粮国税》《延安时代》荣获中国文献纪录片二十年经典作品大奖;图书《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充分显示了本市精神产品创作生产的强劲实力,标志着天津先进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收获期。
优秀文艺作品是一座城市显著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不懈抓精品,全力以赴促繁荣。广大文艺、出版工作者落实“三贴近”要求,潜心创作,辛勤耕耘,推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佳作,为本市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积累。
加大工作力度 坚持常抓不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点精神产品的创作生产,把抓好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重点精神产品创作生产作为全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工作要点,摆上突出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对重点精神产品创作生产给予了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
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把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重点精神产品创作生产当作重中之重,认真规划、常抓不懈,形成了“重点作品从剧本抓起” 、“ 重点图书从选题策划入手”的工作思路和机制。市委宣传部领导同志经常深入到创作生产一线,定选题、审剧本、看排练、提要求,督促检查落实情况,与艺术家共同修改完善作品,为艺术家们加油鼓劲。市委宣传部加大了对重点精神产品的资金投入,每年投入资金一千多万,有力地支持了精品创作。同时,组织实施青年文艺人才工程和优秀中青年编辑培养工程等,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青年文艺、出版工作者的进步成长,为文艺创作夯实人才基础。市文化局提前筹划,精心部署,严格把关,此次报送的三部戏剧作品全部获奖。市广电集团明确责任目标,调集精兵强将,全力打造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精品。市文联、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一把手亲自挂帅,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证“五个一工程”顺利实施。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进一步促进了本市文艺、出版创作的繁荣发展。近四年来,戏剧累计创作新剧(节)目39台,整理加工剧(节)目195台 ,在文华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全国文艺类评奖中,共获得各类奖项370个。影视剧创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摘取华表奖、飞天奖等全国性重要奖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 ,《红旗谱》《玉碎》《张伯苓》等5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先后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在全国影视界引起广泛关注。累计出版品牌书、精品书、双效书1000余种,多种图书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等国家级大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来,全市宣传文化、出版单位坚持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汲取营养,为推出优秀作品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市文联组织“大地行”文艺家采风活动已经坚持开展10余年 ,参加者超过1.5万人次。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落实“三贴近”要求,将文艺精品送到广大城市建设者和百姓中去 ,受到热烈欢迎 。“ 建 设 者 之歌” 、“ 国庆欢歌”、“海河情”、“共建和谐家园”等系列文艺演出活动此起彼伏。在深入基层、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拓宽了视野,净化了心灵,积累了创作素材,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一大批优秀作品应运而生。
弘扬时代精神 实现“三性”统一
在“五个一工程”创作过程中,文艺、出版工作者拥抱生活,感受时代,以昂扬向上的主题,丰富多样的题材,展现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
电影《两个人的芭蕾》直面现实生活,赞颂了中国普通劳动妇女善良淳朴、坚韧豁达和自强自立的精神。京剧《妈祖》热情颂扬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舍身救难的传统美德。电视剧《红旗谱》再现了农村革命斗争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被誉为是改编红色经典的成功之作。电视剧《玉碎》、话剧《望天吼》和长篇小说《玉碎》弘扬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展示了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歌曲《为祖国守岁》紧扣时代脉搏,唱响了时代之声。广播剧《大校长张伯苓》描述了爱国教育家张伯苓一生致力振兴民族教育大业的感人事迹。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成功塑造了国营企业基层党员干部形象,歌颂了人间的真、善、美。童话小说《木偶的森林》以人与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引领孩子们感悟人间美好品质。
获奖作品突出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性”的有机统一,努力做到雅俗共赏,让群众喜闻乐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电影《两个人的芭蕾》韵味悠长,画面唯美,央视电影频道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和全国文代会期间播出该片 , 对观众的心灵产生了极大震撼 。京剧《妈祖》在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荣获多项大奖,中央电视台在2005年元旦黄金时间播出该剧录像。广大观众和专家称赞该剧“以独特的样式演绎了真、善、美的故事”,必将成为连接世界各地华人的一座文化桥梁。天津电视台埋头打造电视剧(片)精品,创新观念和机制,追求两个效益双赢 。电视剧《 玉碎 》投资1700多万元,全部是影视制作公司投资,利润率达42%,是中央电视台2006年收购价最高的剧目之一 ,为主旋律作品的市场化运作进行了成功尝试 。话剧《望天吼》自2005年5月首演以来,观众人数超过7万人次。今年两会期间《望天吼》进京演出,搜狐网首次进行全程直播,点击率近4万人次 。男声独唱《为祖国守岁》曾在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晚会中演唱,拍摄制作的MTV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多家省级电视台播出 ,并在群众中广为传唱。童话小说《木偶的森林》一经出版便受到专家的好评和广大少年儿童的青睐,目前已重印6次,发行4.4万册。
锤炼艺术精品 造就优秀人才
在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和广大文艺、出版工作者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锤炼出甘于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可贵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
京剧《 妈祖 》每次修改,市文化局和天津京剧院的领导都亲自坐镇,严格把关,提出具体意见。全体演职员全力以赴,背台词、对唱腔、排武打……默默地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超负荷的体力透支,却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历时五载精心打造话剧《望天吼》,每演出一次,剧院就组织专家、观众谈意见,随时进行加工修改。评剧《凤阳情》曾参评落选,但天津评剧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该剧前后进行了6次大的修改 ,反复打磨,终于凭借崭新的舞台面貌在本届入选。
天津电影制片厂多年来致力于拍摄优秀影片,他们以小博大,克服困难,迄今已连续14次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成为国内唯一取得如此佳绩的电影厂。为了修改好电影《两个人的芭蕾》,厂领导与主创人员反复商量,甚至连一句台词都仔细推敲,直到满意为止。在创作广播剧《大校长张伯苓》过程中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主创人员放弃休息时间 ,反复听取专家听众意见,剧本几易其稿。市文联和市音协组织词曲作家对重点作品反复进行“会诊”,集中大家智慧提意见。市音协同志经常一大早赶到北京录音,直到转天凌晨才能返回 ,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 ,但大家从不抱怨。为拍好电视纪录片《解读皇粮国税》,摄制组四跨长江,六过黄河,足迹遍及22个省区市,行程6万多公里,采访了150多人,拍摄了6000多分钟的素材,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童话小说《木偶的森林》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新蕾出版社多次派责任编辑远赴苏州与作者当面沟通,确保作品的科学性、准确性。长篇小说《玉碎》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责任编辑多次赴京,并多次邀请作者来津,反复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细节安排进行反复斟酌、推敲,经过一年多的反复修改、校对、审读,才正式出版。
“ 五个一工程 ”不仅推出了优秀作品,还吸引凝聚、发现培养了一批人才,练就了一支素质好、水平高,关键时候能打硬仗的文艺、出版工作者队伍。有关单位既注重发挥老艺术家的积极作用,又大胆起用新人,让优秀年轻人才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尽快成材。京剧《妈祖》全部由天津京剧院实验团王艳、吕洋等一批青年文艺人才工程重点培养的年轻新秀担纲,青春靓丽的艺术形象令满台生辉。话剧《 望天吼 》中,路希、张金元、刘景范、朱逸萱等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各展技艺,赢得了一致好评。同时,有关单位还拓宽视野,从全国范围延请名家高手 ,为我所用 。像京剧《妈祖》的导演谢平安,话剧《望天吼》的导演王延松,电视剧《凤阳情》的导演丁荫楠,歌唱家阎维文,童话小说《木偶的森林》的作者王一梅,长篇小说《玉碎》的作者周振天等都是在国内有影响的知名艺术家、作家。他们的加盟不仅增强了我市的创作实力,而且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艺术交流,为催生优秀作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天津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祝愿广大文艺、出版工作者站在新的起点,以昂扬的姿态与时俱进,勤奋耕耘 ,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2007.09.09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网——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