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力度,为建设文化强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市文化局正式启动了“名师教室”工程,7月6日上午,文博系统“名师教室”工程在天津博物馆正式启动。
近年来,本市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一批高水平的博物馆相继建成,走进博物馆也已成为群众的文化需求。为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展览服务水平,解决文博系统自身存在的部分学科、学术带头人出现的“断层”和“空白”问题,确保我市在博物馆学及相关技术、文物艺术品鉴定、历史学、考古学、自然科学、戏曲理论等方面的优势,传承老一辈专家的经验和技术,市文化局实施“名师教室”工程,以加快培养文博后备人才。
“名师教室”工程,选拔我市文博系统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人才,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为他们聘请国内及本市的文博专家、学者,采取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传授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艺。逐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其成为在全国文博界叫得响的领军人才 。首批“名师教室”共涉及考古学、博物馆学、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书画、玉器、青铜器兼综合类、陶瓷、碑帖、杂项、民俗民间工艺、自然科学、近代史等8个学科17个门类。启动仪式上 ,来自本市各博物馆的35名学生分别与本市南开大学、文史馆及博物馆的20名导师确定了师生关系。他们将用两年时间,采取导师授课、公共课、实地考察、专业考核的方法,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种导师带学生的方法,创新了文博人才培养的模式,对高等院校文博专业教学也是一个促进。
2007.07.11
(新闻来源:市文化局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