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静悄悄的图书馆“热热闹闹”地开--全国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延伸服务

 
 

  近年来,全国各地图书馆把加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的目标之一,纷纷开展面向社区、面向基层、面向广大农村的延伸服务,成为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加强服务工作的一大亮点。前不久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上,天津、上海、浙江、贵州等全国40多个省区市图书馆的代表汇聚一堂, 交流畅谈各自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经验, 可谓各有妙招,各有所长。
  天津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工作特色鲜明,成果显著。从2004年开始,天津图书馆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开设了54家社区分馆,社区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借阅到所需图书,还可根据需求向天津图书馆要求换取或直接采购图书,省时省力,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除社区分馆外,天津图书馆还在全市范围内开辟了公安、工商、残联等多家行业分馆以及流动汽车图书馆,满足了各行各业不同人群的专业阅读需求。他们近年来推出的电子文献网上阅览“一码通”服务更是深受市民欢迎。
  上海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则以“广设点、全覆盖”为目标,逐步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向全社会辐射。据统计,2006年上海市的市、区县和各街道(乡镇)图书馆在馆外设立各级流通服务点共1687个。馆外流通服务点不仅遍及居民区和农村,而且向机关、企业、学校、商厦、军营、工地、监狱、 来沪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等扩展,每年流通图书超过200万册次, 服务人次达300多万。另外,上海还通过“一卡通”的方式,将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向社区基层扩展。
  浙江、贵州省围绕如何把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向基层、向广大农村延伸做了许多有益尝试。浙江省通过广泛建立分馆和流通站, 让农民和城市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图书资源。 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图书馆共设有28个流通站点、4个分馆,有专人专职负责各流通站的管理工作, 定期征集读者对图书的需求信息。贵州省图书馆从建馆开始,始终把为农民服务作为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宗旨,把送书下乡、科技赶场、农户培训作为图书馆日常的基本工作。图书馆领导和职工,在交通条件差、人员紧、设施落后的情况下,用背篓背着图书资料,沿着崎岖的山道送书下乡,送到农户家中,为当地农村脱贫致富、科技兴农和振兴地方经济做了大量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从2005年开始 , 充分利用图书馆数据库中的影视资源为市民提供延伸服务。他们依托图书馆广场地理位置的优越条件,在夏季晚间举办“消夏电影晚会”, 每晚8点无偿为市民放映一场优秀电影,放映前后还以专题片的形式向市民宣传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的意义和成果。两年间,图书馆累计为市民放映电影221场,观众超过20万人次。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近年来十分注重对未成年人和困难群体的服务,他们围绕未成年人、贫困家庭、残疾人、农民工及其子女做了大量工作。沈阳市少儿图书馆2006年成立了“未成年人电脑爱好者俱乐部”,举办了“走进绿色网络世界”、网上征文、电脑游戏比赛等活动。营口少儿馆与全市中小学、社区、军营等10多家单位建立了联系,专门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为进城务工子女建立图书流通站。鞍山市少儿馆以现有盲文资源为载体,联合多家单位,成立了联营杯“盲人文化家园”,通过为全市盲人朋友建立文献信息需求和需要帮助的档案、 发放无偿服务联络卡、 开办盲人电脑室、聘请爱心助残使者等形式,为其提供多元化服务。
                             2007.06.16
                          (新闻来源:文化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