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京剧名家何佩森先生做客天津市历史文化行讲座

               
 

  提起京剧名家李多奎先生 ,京剧爱好者可谓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他嗓音宏亮苍劲,吐字清楚,行腔流畅,韵味浑厚,中气尤为充沛 ,势如穿云贯石,世人尊称 “李多爷”。今日上午,由天津图书馆、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电视台《天津故事》栏目联合主办的《天津市历史文化行系列讲座》(第二十八讲)——《京剧艺术趣谈》在天津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主讲人正是李派传人何佩森。
  何佩森,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戏曲节目主持人、《 梨园声韵学 》作者、国家一级演员。他的演唱酷似其师李多奎先生,不仅韵味醇厚而且嘴里讲究,为李派老旦传人中的佼佼者!
  何佩森先生首先给大家梳理的京剧的形成过程 ,他说 ,乾隆五十五年(1790),安庆的三庆徽班进入北京 ,后四喜、和春 、春台等戏班陆续进京,并称雄于京师剧坛。 徽戏主要的腔调为[吹腔]、[四平]、[拨子]与[二黄] ,也唱[西皮]、[高腔]、昆腔等,剧目很多,擅演历史题材大戏,著名的有《水淹七军》、《七擒孟获》、《八阵图》、《百花赠剑》等,音乐曲调与表演技巧都很丰富。清嘉庆、道光年间,汉调艺人进京,搭入徽班演戏,徽汉合流,再经过多种综合与演变,终于形成京剧。在讲述京剧历史的过程中,何佩森先生又穿插讲述了京剧名角的故事,把整个京剧发展的脉络完整而又清晰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随后,何佩森先生着重讲述了京剧名家梅兰芳先生。对梅兰芳先生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讲述了梅兰芳先生一生致力于京剧事业,为京剧的创新和发展做出的努力。
  讲座行将结束时,何佩森先生回答了热心观众的提问并应广大观众要求 ,即兴演唱了《 玉堂春》中片段,他那气力充沛、韵味醇厚的演唱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 ,何佩森先生又同戏迷朋友们就京剧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认真 、细致的沟通交流。观众们纷纷表示既学得了知识,又大饱耳福,受益匪浅。

                              2007.06.10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