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光启先生,文物界和与旧字画有关系的人,大都有所耳闻。有人称他为“神眼”,来称赞他的眼力。也有人称他为“刘半尺”,意思是字画打开半尺,真伪立判。今日上午,观众们有幸在天津图书馆二楼报告厅聆听了刘光启先生主讲的《字画收藏、鉴定及欣赏》精彩讲座,这也是天津市文化大讲坛系列讲座在五月份给观众们献上的精美“文化大餐”。
刘光启先生首先给观众们讲述了自己从事字画鉴定工作的经历。刘光启先生从13岁就离家到北京琉璃厂做学徒,他说那段经历使他终身受益。在京津一带,每个科班里,一般都有七八个学徒,掌柜要从中选贤,然后派他们管库,四五千件陶瓷、书画、青铜、玉器等都让学徒背诵出来,包括品名、作者名、字、号、别号、又号,师从于谁,出生时地,卒年等等。从13岁到23岁,刘光启在北京度过了他文物鉴定生涯的第一个十年。解放后,八大家相继破产后,天津天祥商场便由刘光启来看货、登记、鉴定以及买卖,当时他与梅兰芳、杨宝森、吴玉如等往来,从这些大师身上汲取了精华。凭着这些过人的本领,几十年来,经他发现或鉴定的属国家各级文物不胜枚举,著名的有:全国孤本 ,明杨维贞的《梦游海棠城》、大陆孤本 ,宋人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其余两件在台湾)、六朝写经《大方广佛华严经》 、西晋人写经《羯摩经》 、唐摹王羲之《寒切帖》、《干呕帖》 、宋代银粉书《妙法莲花经》 、元赵孟頫《大洞玉经》 、元赵孟坚《水仙》 、元钱选《花鸟》、明林良《芦雁图》、周臣《辟纑图》等。刘光启先生说从事书画鉴定这项工作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是几十年来滚出来、搓出来的,开始见到一幅字画也许不认识,但见得多了,是真假还是好坏都能做到心中了然。
熟悉刘光启先生的人都知道,刘光启先生看字画,从动作到神态都很有特点。他一手握轴,边展边送,另一手握天杆随展随卷,一般的画,展一半时,结论就有了,或是“真的”或是“这东西不对”,然后是边卷画轴,边介绍作者简历,再说作者创作的时间段,如伪,则说明理由。前后不过一、二分钟。讲座的后半部分,刘光启先生现场为大家展示了其高超的鉴定艺术。在场的观众都为其高超的鉴定艺术所折服,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刘光启先生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在整个讲座过程中,谈起画的内容、题款、题诗、盖的什么印章,他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表示从刘光启先生的讲座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2007.05.12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