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 ,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图书馆联合主办的 《天津市历史文化行系列讲座》(第十五讲)——“漫谈天津当代文学创作”在天津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主讲人为原天津市文学所所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张春生先生。
首先,张春生给观众介绍了天津文化的优势与不足,及其对天津文学创作的影响。他说,天津文化有‘三大’——大海的心胸、大运河的视野、 大码头的怀抱; 有‘四小’——浅、小、杂、过。这使得天津在近代文化积淀上以杂诗为主、以译文为突破、以报刊为载体、以言情武侠小说为代表。并涌现出了严复、严修、宫白羽、刘若云等名家以及《益世报》、《大公报》等著名报刊,这使得天津在当代中国文坛上熠熠生辉。
接下来,张春生沿着历史的脉络,依次介绍了天津著名作家孙犁以及文革后喷发的蒋(子龙)、冯(骥才)、刘(航鹰)、吴(若增)、林(希);张春生给大家分析了这些著名天津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特色,以及他们在中国文坛上的崇高地位。通过对这些作家的分析,张春生提出了文学创作中一个基本原则:宏观、深刻地揭示社会现象,弘扬真善美,不能固步自封,也要有所保留。
最后,张春生说,近年来天津青年作家赵玫、王松、 肖克凡等异军突起, 创作了许多著名作品,但天津文坛总的来说还有所欠缺,存在着诸如有实绩但没有成势;有突破但缺乏尖端性代表人物;持久性不足,因此延伸不够等问题。他还特别指出,上述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解决,因此我们要为天津文坛再放异彩而不断努力。
讲座行将结束时,张春生同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观众提出的问题,整个讲座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2006.10.29
(来源:天津文化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