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赵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在分别介绍 《国家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后,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国日报的记者提问孙家正部长:结合新《纲要》,文化部今后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和举措。
孙家正部长指出,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状态,但是作为党和政府来说,始终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的文化权益和基本的文化需求,要满足这两个基本,就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文化部着重在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我们从“六五” 开始,几乎用了四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才解决了县县有文化馆和图书馆的问题。2010年之前,我们要做到乡乡都有一个综合的文化站,行政村有一个文化室。争取达到一乡有一个站,一个村有一个文化室。
二是我们要建立公共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通过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工程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它的国家中心在国家图书馆,各省市都有分中心,然后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网络,把众多人民群众需要的信息一直送到最基层的农村。在数字化的时代,如何消除数字化鸿沟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将有助于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当中消除数字化鸿沟,使人人能够共享新的文化成果。
三是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其中把新的科技手段引入到传统文化领域是很重要的方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近几年来数字化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速度在加快。同时,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像在一些非常广阔的牧区,一个乡建一个文化站,并不能解决整体的服务问题。这样我们就采取一种综合文化车的办法,进行流动式的服务,受到了牧民和广大边远地区人民的欢迎。
四是要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责任,要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到各级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到政府的目标管理,纳入到当地的财政预算。
五是我们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维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众的文化权益。
2006.10.15
(新闻来源:文化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