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月,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专业队伍对京津高速公路基本工程经考古勘探出的9处古代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7000平方米。发现商周-明清时期不同质地文物及考古标本近万件 ,发现不同时期墓葬、灰坑、窑址、水井、道路等遗迹200余处,其中武清兰城遗址与齐庄遗址的考古发掘收获最大。
在兰城遗址近2公里征地范围内,共发掘北朝-明清时期墓葬60余座、汉代和唐代窑址2处、汉代及明代水井2处、汉代道路遗迹1处,出土文物丰富。
兰城遗址首次发掘天津地区汉代窑址。该窑保存较好,由操作间、灶、火膛、窑床、排烟口构成。从窑床及火膛上残留的陶瓮碎片、卷云纹瓦当、筒瓦残片推断,应为汉代烧造日用生活器皿及建筑材料的窑址。 该窑址的发现, 对于研究汉代天津地区陶窑的构造及陶器的制作方法、烧造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次发掘武清区汉代道路遗迹。 道路遗迹宽5.2米、厚20厘米左右,在路面上清楚地看出三组车辙痕迹,宽度均为1.2米,可判定当时马车两轮之间的轴距为1.2米。汉代道路向现在兰城村方向延伸,从相关的陶窑、水井等相关遗迹判断,兰城村附近在当时应存在有较大聚落。
首次在武清区发掘唐代墓葬。该墓葬为土坑砖室墓,短墓道,墓室呈弧方形, 出土了1件完整的白釉瓷罐、夹砂褐陶罐等文物。该墓的发现填补了武清区唐代墓葬考古的空白。
齐庄遗址位于武清区泗村店镇齐庄村西北约500米, 东与北运河相邻,该遗址计划考古发掘面积达2300平方米。此次发掘的齐庄遗址堆积丰厚、遗迹密集,出土大量建筑构件和陶、瓷生活器皿等。齐庄遗址的发掘,是我市第一次大规模揭露运河聚落遗址,为研究金元时期京杭大运河与运河沿线古代聚落变迁 ,复原运河沿岸的聚落形态,提供了难得的考古学资料。
齐庄遗址发现的金代磁州窑釉上彩观音造像,通高30厘米,造型精美生动、质地细腻滑润,所施红、绿、黑彩颜色鲜艳活泼, 是磁州窑中难得的精品, 为天津地区运河聚落考古增添了新的素材。
此次京津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考古在武清共发现4座北朝时期的墓葬, 丰富了天津地区北朝时期考古遗存的数量。 北齐天保八年(公元557年)纪年墓葬的发现,在天津考古尚属首次。为建立天津地区北朝时期遗存的年代学标尺,提供了极为精准的考古材料。
2006.8.2
(新闻来源: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