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世界顶尖当代芭蕾舞团”之称的荷兰舞蹈剧场(NDT)27日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与此间观众见面, 其此番所携作品《藏身之处》取材于中国的《易经》,这些世界级优秀舞者将在其间演绎这一中国古老典籍中的阴阳哲学。
26日,荷兰舞蹈剧场艺术总监保罗·莱特富特, 艺术顾问索尔·莱昂及来自台湾的NDT舞者吴孟珂首先与媒体见面。
成立于1959年的荷兰舞蹈剧场以对古典和当代芭蕾的特有理解为世界舞坛铺就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该舞团中每个人都具备超凡的独舞能力,以其精湛的舞技和无与伦比的表现力而闻名。
对于《藏身之处》这部作品 , 保罗·莱特富特表示,自己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 融入了不同的体验和元素,“我希望作品不是叙述性的,而是融入不同的宗教和理念。”他介绍,“这个作品中,舞台上的墙,代表着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十一位舞者代表着十一种元素,也意味着元素在不断变化。这部作品创作于2001年,不是我们最新的作品, 但非常具有代表性, 代表我们的创作想法,有新古典主义的风格。作品的情绪张力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要带这部作品来中国的原因。”
索尔·莱昂表示,“《藏身之处》是受到《易经》的影响,我对道教非常感兴趣,《易经》给我提供了非常多的灵感。《易经》中提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是《易经》的一个主题,我希望通过舞蹈的形式将‘变’表现出来。我们运用黑白两种颜色体现《易经》中的阴阳,不仅注重舞者的技巧,还注重感情的表达,通过情绪来表达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希望舞蹈上的呈现,能表达道教的精髓。”
她指出,“我在创作中非常注意的是利用无声体现有声, 在这个作品中, 通过寂静来表达世界上发生的一切,这就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吴孟珂则认为,《藏身之处》这部作品很东方,“我在其中的白色角色需要很大的爆发力,黑色角色是需要更稳重、更内敛。它们之间的协调对抗充满深意。”
10月27至29日,荷兰舞蹈剧场的舞者将登台参演2017国家大剧院舞蹈节,为此间观众献上充满哲思的演出。提起法国,人们的第一联想就是浪漫,丝绸正是浪漫的一种美好展示,体现了他们对优雅、精致、舒适生活的追求。
据悉,法国很早开始使用丝绸。13世纪以后,养蚕丝织技术陆续由中国传至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等西欧国家,丝绸生产在法国广泛传播开来。而丝绸之路作为两国交流的纽带,在两国文化、通信、商贸往来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丝绸是法国的财富,在我们的历史中丝绸是一种时尚,丝绸之路则是一种独特、持久的对话交流模式,对于整个国家来说, 这仍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法国丝绸协会会长Xavier Lepingle表示,“荣归锦上:17世纪以来法国丝绸”展得以让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回顾法国丝绸历史,重温两国交流历史。
据悉,法国从17世纪开始拥有独立的丝绸工业;17世纪晚期之后,法国就成为了欧洲丝织业的霸主。目前法国整个丝绸行业的规模虽然缩小很多,不过其中的传承与创新依旧令人惊艳。
在本次展览以19世纪的法中丝绸交流、当代法国丝绸的继承与创新为主题,展出17世纪以来的丝织精品、设计稿、意匠图、织机、时装画报、品牌产品等等,共计约200件(组)。
“本次展览意在通过丝绸,串联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对丝绸时尚作出的贡献。”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告诉记者。
“这次展览, 可以说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些异常珍贵的西方织锦在我们眼前重现,让我们对那个年代的织锦结构、花样、风格有了更多了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习培训班(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学员王晨如是说。
2017-11-14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