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凝固的时间”再现德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历程

 
     
  

  7位重要阶段代表性德国新媒体艺术家的经典作品, 突破原有的媒介,通过不同的展示方式呈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描绘出德国媒体艺术的基本发展轨迹。日前“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项目中的 《凝固的时间——德国新媒体艺术》展在北京19日美术馆开幕。
  朱利叶斯·波普的作品 《比特.瀑布》前,吸引了众人驻足。水被艺术家序列化成速度可控的人造水滴,自然在此被数字技术所控制,水滴的数量可以计算,组合成的一个个字母拼合成单词,让时间以空间书写的形式存在,让自然元素承载人类文明的意义。艺术家采用工程和计算机技术与视觉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使这件作品标志着作为自然映像的数字艺术时代的到来。
  展厅的一角,朱利安·罗斯菲德2011年创作的约30分钟的影像装置《我的家乡是一片乌云遮蔽的黑暗土地》正在循环播放。森林经过了舞台化的处理,糅合了文字、乐音等元素,以浪漫主义的方式展现了德国人的自然乐土和精神家园,散发出浓浓的民族气息。后视画面中清晰可见一个男性在用烟雾机为树木上方制造云朵,在罗斯菲德的作品中,绘画的痕迹被删除,这种对艺术媒介独立性的强调,正是罗斯菲德对电影摄影叙事性的回应。
  尤尔根·克劳克2003年的作品 《我行我立》,由7个等离子交互式屏幕组成。这些“记录”的诸多细节令人想起从单个显示器播放录像带,渐渐发展到由多显示器的多波段装置共同播放影像的时代。虽然与克劳克是同代人,马塞尔·奥登巴赫却乐于探索以社会编码形式存在的规范如何成为人类记忆感知的来源。
  哈伦·法罗基在作品中,保留了随笔和电影的特点,尤其关注感知的规律,即机器制造的图像世界如何操纵感知。他于2006年创作的视频装置 《110年后工人离开工厂》使用了12个并排连接的显示器,总长36分钟,向观众展示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影片中的工厂。 黑特·史德耶尔则以顽皮诙谐的方式处理教育与教学录像。 克莱门斯·冯·魏德迈的影像装置作品,用电影史中一些经典场景重新编辑组合而成,影片分布于五个屏幕上,每个屏幕间有6秒的播放时间抵消, 揭示了雕塑以及其生产制作、消失是如何以电影的方式来呈现的。这些活跃的新媒体艺术家,以各具特色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作为承载观念的载体,让人们感受到作品以外的体量和学术价值。
  “德国8” 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表示,此次展览是对战后至今的德国当代艺术进行的专题性梳理,也是一次向中国大众呈现完整且独特的德国影像艺术观赏体验的难得机会。今日美术馆面向未来、面向青年,在 “凝固的时间”中对两国艺术的文化特性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德国8”总策展人、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主席瓦尔特·斯迈林教授指出,这些德国新媒体艺术作品共同呈现出自1945年以来德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摄影以及影像、声音等多元艺术形式,在今日美术馆中作品的呈现甚至给艺术家带来了新的惊喜。“德国8”副总策展人、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谈到,展览所呈现的时间轴使观众可以直观了解德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代表性艺术家的创作背景。 展览期间举办的学术研讨会、 公共教育项目,将完整的展示德国当代艺术的学术性和探索性。
  据悉,展览将展至11月12日。

                                    2017-09-27
                                        (新闻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