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2018青少年戏剧教育成果展演首次走出校门

 
   
  

  “北京市第二十一届学生艺术节暨2018青少年戏剧教育成果展演”将于11月14日至29日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举行。与上届相比,此次戏剧教育成果展参演剧目更多、历时更长、覆盖面更大,在16天中将有来自北京八个区县和天津、河北、江苏的25所大学、中学、小学及幼儿园的28台剧目,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大、小剧场轮番登场,展演充分展示戏剧教育在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强强联手 扩大影响
  本次戏剧教育成果展演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 , 这是该活动首次走出校园举办,“这标志着学校艺术教育走向社会,学校讲台和舞台的贯通,也是北京市教育改革的成果。”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处处长王军说。
  2014年,北京市教委开始开展“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项目,也正是这一年,尹晓东调任中国儿艺成为院长。“当时看到公布的‘高参小’名单里没有中国儿艺,我就主动给北京市教委打电话,表示中国儿艺也希望在小学的艺术教育上贡献力量,北京市教委十分重视,把我们追加到名单里,由此展开了我们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合作。”
  “高参小”项目将高校和社会资源单位的优质人才和优势力量引入小学中,打通了不同行业、不同体制。2014年以来,共有21所高校、11家社会力量机构与164所中小学开展了美育教育结对帮扶工作, 受益学生超过40万。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作为资源单位牵手了3个校区的8所学校,并派出国家一级、二级优秀演员、导演、 编剧等各类艺术专业人才30余名,为学校开展戏剧表演、声乐、形体、剧本创编、戏剧赏析、经典诵读等10余类校本及社团课程。四年来共计开展艺术类课程18000余节课时,惠及5000余名师生。 同时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还为各学校精心编创、排演了多部大小剧目,既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也提升了校园文化品质。“中国儿艺为全国艺术院团参与学校的艺术教育做了很好的示范。”王军说。
  层层递进 全面覆盖
  为充分展示各年龄阶层青少年儿童的戏剧教育成果,本次成果展演活动采取全覆盖的形式,既邀请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也邀请了来自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专业的师生,他们在剧目的选材与表演形式上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与方向。
  由陈经纶中学排演的儿童剧《时空答题卡》和灯市口小学排演的儿童剧《爱的烦恼》,取材自与青少年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剧本和人物内心的深入剖析,让学生在熟悉剧本、塑造人物、排演剧目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培养学生对身边问题的思辨能力,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史家小学的《赵氏孤儿》、垂杨柳小学的《草房子》、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的《儿童绘本、课本剧、儿童文学片段作品》则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创新性改编,师生以全新的角度对经典作品进行解读并传达出这些文学作品的核心内涵。
  革新里小学的《十二个月》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该剧无论是舞台的整体呈现还是剧本的文学性,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来自海淀学校实验小学的《疯狂的唐诗》则是将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融入到戏剧创排中,让学生在排演中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体现了戏剧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动性。
  “戏剧作为综合性的艺术,如何根据每个阶段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化拆分或组合,这是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相信通过这次展演的全面展现,能够为全体戏剧教育工作者提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空间。”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张京华说。
  立足北京 辐射全国
  我国的戏剧教育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近年来戏剧教育作为校园教育新的突破口和抓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崛起,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学水平及教学理念的良莠不齐。“除了音乐、美术,学生们也喜欢戏剧等课程,借助社会力量,戏剧、舞蹈等也能排进课程表,这也填补学校艺术教育的短板。”王军说。
  “本次戏剧教育成果展演包含剧目汇演、专家指导以及座谈研讨三个板块,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以展示分享、讨论学习、相互借鉴的方式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国校园戏剧教育发展规律的‘校园戏剧观’并向全国推广,将我国戏剧教育事业推向有序发展的规范性道路。”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说。
  在本次展演期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将邀请多位戏剧及教育专家成立“专家观摩组”,他们将亲临现场观看每一台演出,并在演出后召开“专家指导研讨会”,给每一个参演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既为院校与专家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也为校园戏剧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8-11-06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